(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圆明园兽首“拍而不买”真相调查
关于圆明园兽首“回归”的话题,至今已经是第三拨。每次都是,各种高涨的声讨之声伴随着拍卖的开始泛起,也随拍卖的结束而消声。
从保利购回三兽首,9年过去了,关于文物的“回归”途径与障碍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这次对兽首“拍而不买”,拍者决然而愤怒的态度,倒是比9年前拥有了更多的勇敢和底气。
可是,除了引来各界更多的争议和质疑,似乎于事无益。
而“兽首”风波其实是一个侧面,在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声讨”之中,我们的民众、媒体、相关部门,能否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方法,对文物回归施以更加实际和有效的帮助呢?
鼠、兔兽首“诡异”拍卖始末
一次出乎意料的“拍而不买”的“壮举”,把一场原本不大的文物拍卖,喧嚣成响彻中外媒体的“大事件”。
谁,如何,策划了这场没有结局的“游戏”?
本刊记者/杨时
北京时间2月26日凌晨,巴黎大皇宫佳士得拍卖会现场,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分别以每尊1400万欧元落槌成交。买家以电话委托方式竞得。从这时开始,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变化戏剧般发生了。
当天,国家文物局即发布《关于审核佳士得拍卖行申报进出境的文物相关事宜的通知》称,“未提供合法来源证明或证明文件不全的,不予办理文物进出境审核手续”。
四天之后,北京时间3月2日,神秘买家蔡铭超现身,并在北京某饭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告知媒体,是自己将兽首拍下。同时称,“这个款,不能付”。因为“每一位中国人在那个时刻都会站出来的,……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拍,而不买,蔡铭超一举瞬间激起千浪。
而蔡在第二天又进一步解释,自己不付款的原因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政府的规定……如果这两件拍品无法入境,自然不能付款。”
加之蔡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办方为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后简称基金会),蔡铭超同时也是此基金会的收藏顾问。
顿时,蔡铭超的“搅局”是否是与相关部门协商后所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是如何发生的?之后又将如何收场?留下一堆疑点重重的疑问。而发布会后,蔡铭超以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均从大众视野消失,对于此事的猜测更加扑朔迷离。
近日,买家蔡铭超及基金会副总干事牛宪锋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独家专访,得以将事件原委清晰还原。
相关链接:牛宪锋:事情的后果蔡铭超想得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