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设计监造,清宫廷匠师制作。
用十二生肖代替女性裸体
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违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12生肖铜像。据说,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终于造成。
铸造生肖铜像时,郎世宁来到中国已经33年了,这一年是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圆明园长春园东北面有一块狭长的区域被规划为西洋楼,郎世宁早年在法国学过的建筑学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乾隆皇帝想在这里看到西洋的水法(即喷泉),这位59岁的西洋画师逐渐谙熟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在和他的两位法国同行过于西化的水法方案被否定后,这些西方人中的第一批中国通,改变了思路。
于是一组以中国12生肖为代表的小型水法作品顺利地进入实施阶段。
海晏堂铜版画上能见到完好无损的十二生肖
记者在前往文物管理部门采访时,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天亮打开一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册,小心翼翼地取出海晏堂铜版画说:“这套铜版画在中国两处存有:一处是沈阳故宫;一处是北京故宫。”他说:“这就是当年的海晏堂,围绕喷水池两边各有6个生肖的雕像。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看来,暴露女性的肌体是有违道德规范和中国审美观的,所以郎世宁就改用12个生肖来代替原设计中的女性裸体”。
事实上,乾隆皇帝虽然没有他的祖父康熙大帝对待从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对西洋建筑却充满好奇和热情,在西洋楼一带的石雕上,他对巴罗克艺术在中国的运用方面有着自己的主张,为此石柱与水法设计方案一改再改。
终于海晏堂的设计图确定下来了,欧式喷泉作品中长肉翅的小天使在这里也是看不到的,因为天使在小的时候也不穿衣服。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形成过程中,对这类问题都有一个说法,叫“隐私”,它们在18世纪的中国尚不属于审美的范畴。
于是在皇家园林里第一次以生命的形式来塑造喷水形象的,是中国传统纪年中的12种动物,它们在这个东方文明大国里有着极好的人缘,而且家喻户晓,“兽面人身水力钟”就这样诞生了。“这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跟西方喷泉的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宗天亮说,“这些作品应该是他们奉旨而行的,因为最初的方案不可能被通过。”
在宗天亮展示的海晏堂铜版画上,每一个生肖都穿着衣服,有对襟的服装也有斜襟的,人模人样地坐着,衣服从肩膀往下盖着整个身体,但这并不妨碍雕像的生动性,因为它们还有肢体语言:兔子摇着扇子;牛手里持拂尘;蛇在作揖;猴子手里拿着根棍棒,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是孙大圣的后代;怀抱小弓箭的猪,却不是专司狩猎的动物。
生肖们6个一组在一枚巨大的贝壳前排列在左右两边,左侧为南岸,右侧为北岸。12生肖排坐的顺序是从南向北排列,南一子鼠、北一丑牛;南二寅虎、北二卯兔;南三辰龙、北三巳蛇;南四午马、北四未羊;南五申猴、北五酉鸡;南六戌狗、北六亥猪。
海晏堂前两条一米来长的大型吐水石鱼,每条鱼嘴里流出的水分别沿左右两边的鳞形水道向前流,最后与生肖兽头中喷出的水一同汇合在海晏堂前扇形的水池中。这些兽头人身的生肖,头为青铜,身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各司一次职,从时辰代表者的口中喷出长长的水流直射入池中的雕像:而每当正午时分,12生肖像口中同时喷射水柱,堪称计时、园林和雕塑中的奇观。
(据《新晨报》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