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译”元杂剧 《观音》牵扯今古情
昨日安意如来蓉签售新作,直言“国学热”太过表面,自己也非“美女作家”
昨日,以《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等书走红
文坛的80后女作家安意如来成都宣传其新书《观音》。《观音》是她的最新力作,延续了之前古典优雅的创作风格,对元戏曲的代表剧作《西厢记》等进行了优美的赏析。以古典文学随笔闻名的安意如在《观音》中着力发掘元代戏曲中体现的人情、人性和自由浪漫的幻美精神,将今天的男男女女与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千丝万缕的情愫牵扯在一起。
安意如披着长发、穿着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耳垂上戴着的大耳环会在她转身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她拿着新书《观音》,擦着不同颜色指甲油的手指在灯光下十分耀眼。在安静和缓的氛围中本报记者对安意如进行了专访。
《观音》体会杂剧的另一种情味
“元杂剧的传播更像现在的八点档黄金电视剧,亦俗亦雅。”
记者:你以前的作品都是选择诗词为内容,新书《观音》为何要选择戏曲?
安意如:这本书写的是元杂剧,元杂剧演绎的是人间百态,人情是非,我在书的封面上总结了这么一句话:“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声声入耳,一一在心。”“观音”这个书名既符合这个词的本意和出处,也有衍生的涵义。算是取巧吧,我认为这样会更有认知度。元杂剧本身是诗词的传承和延续。它的传播更像现在的八点档黄金电视剧,亦俗亦雅。
记者:随着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流行,和陈凯歌导演的大片《梅兰芳》的上映,戏曲热再度显现。你的写作与这股热潮不期而遇,这是巧合吗?
安意如:我更愿意把这些看作是一种巧合,或者说不期而遇,当所有的船都行在水上时,总有船会相遇。也许,当你不刻意去迎合潮流时,潮流反而会因你而来,作家,最重要是想好自己该写什么东西,如何写好。坚持努力不让读者失望。其他的,不用想太多。《牡丹亭》也好《梅兰芳》也好,它应该是你深入了解的开始,而非结束。
当下的“国学热”太过表面化
“潮流只能唤起你暂时的兴趣,不能使你真正懂得并坚持。”
记者:你在后记里说:“一首东风破,一句青花瓷的流行,一个讲坛的兴盛,几本诗词解读随笔的畅销,我们就高呼国学归来。注意力的暂时转移,不代表身心的投入。”你是否认为当下的“国学热”太过表面化?你甚至对自己代表的“诗词解读随笔的畅销”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安意如:我确实这么认为,不管是什么热。国学热、昆曲热、京剧热,我都不希望只是昙花一现的潮流,潮流只能唤起你暂时的兴趣,不能使你真正懂得并坚持。诗词歌赋并不是风花雪月,伤春悲秋,的确,它里面很多这样的内容和形式,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文字形式背后隐藏的思想,并懂得运用使之成为智慧。思想往往是隐晦、深入、有变革力的。
记者: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很多读者特别喜欢看你的作品,但看古典作品时却遇到障碍,只好半途而废。你觉得你的作品能代替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吗?
安意如:解读,绝对不能代替原著。我是希望读者能够因为对我所讲述的东西感兴趣而去追本溯源,绝不是止步不前,那样的话,绝不是一种很好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安意如的作品怎么能够跟流传了千百年的作品相提并论呢?这是很荒谬的!
我排斥别人叫我“美女作家”
“我不想被贴上任何一个标签。现在别人一说我是美女,我都要打个激灵。”
记者:你的粉丝叫“鹌鹑”,他们都说你是“才女加美女”。你觉得呢?
安意如:很多女孩子都饱读诗书或家学渊源,但却没有能力去表现出来。我觉得,不是说你读书读得多就是有才气。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才气。这需要一定的天赋,一种驾驭、体现知识的天赋。知识就像矿藏,而才气是知识经过磨砺后展现出的光芒,就像我脖子上戴的这条金项链,有它自己独特的造型和美感。
记者:那你觉得自己是才女吗?
安意如:我有一些才气,但还不够完备,还需要再磨砺。我觉得才女有两种,一种很清高,另一种很恬淡,我想,大家都会比较喜欢后一种。而我眼中的美女首先是要有气质。如果一个女人只有外表美,但全无气质,那么,我们会说她是鄙俗的、俗艳的。我挺排斥别人叫我“美女作家”。我不想被贴上任何一个标签。
记者:你对自己之后的创作有什么打算和期许?
安意如:09年会尝试剧本、电视剧、电影方面的合作。但一切会以写作为基本,我是个作家,其次才是其他。
记者胡晓摄影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