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日前走进央视“艺术人生”,该节目今晚在央视三套播出。冯骥才说:“现代化的速度太快,我们千姿百态的文化迅速消失,让人心疼。”
这些年来,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的冯骥才,一直全心扑在“非遗”项目上。2006年,国家公布了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今天已经累计公布了1000多项,而冯骥才认为,应该保护的“非遗”项目全国不止1万项。问题是,有的“非遗”项目一旦进入名录,就马上被资源化,开发者像发现矿产般向它们伸出了手。冯骥才说:“我们的文化实际被浅薄化、初级化。那些容易被商业化的部分,扮成卖点,被拉到前台,比如民俗表演、手艺等。我们的文化被肢解、稀释着,实际是被破坏着。”
冯骥才说,他在贵州时,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原本自然的山寨竟被当地人用彩色油漆涂得花花绿绿,不仅遮盖住了原有的历史信息,失掉了特色,更糟糕的是,它已经无法再改变回去。问题出在哪?冯骥才觉得关键是没有专家参与。于是,这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了他的提案:“我们的文化遗产开发,必须有专家的参与”。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