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政府和舆论力量有助于追回流失文物
记者:如何更好地在国际法框架下追索流失文物?
刘文宗:依法追讨流失文物是一场“持久战”。国际法对追讨文物方面有相关的规定,但由于情况复杂,涉及到历史原因和事实的认定,在追索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国际法院提起诉讼,甚至可以成立国际仲裁法庭。不过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仔细研究,采用符合国际习惯的法律和司法方式解决。
记者:对于返还文物国际法有相关规定,为何追索工作仍会遇到很多困难?
刘文宗:国际法仅仅是从理论进行了相关规定,在实践上是和国家实力有一定关系的。所谓“弱国无外交”,国家的实力不强,就无法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国际法需要改善,需要由一定的国家来发起,对不正义的事情提出正义的主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不再是19世纪遭受西方列强欺辱的中国了。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实现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民主化进程,受到广泛的关注。
记者:还有哪些方式有利于流失文物的归还?
刘文宗:除了通过正当合理的法律途径,其实还有多种方式。首先,我们可以动员民间的力量。中国国家地位提高了,人们捍卫国家主权的意识也提高了。这次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爱国热情,人们通过网络等方式表达看法观点,对于这种不退还赃物的行为予以道义上的谴责。社会人士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为法律追讨流失文物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让人们知道事实的真相,使得持有流失文物的国家感到巨大的舆论压力,他们会意识到如果不退还文物就是保护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对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纵容,同时也是对文物原属国的不友好态度。
当然,外交方面的磋商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政府间的接触和交涉,使得相关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人物档案
刘文宗,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教授。现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顾问。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公法、海洋法、人权法、国际刑法、战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