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看不懂话剧的人是可耻的?(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看不懂话剧的人是可耻的?(3)
2009年03月02日 0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漫漫“大众化”生存之路

  有了大众化内容,并不意味着《陪我看电视》得以“大众化”生存。全国巡演的票房和口碑,才是检验一切遐想的最后标准。

  2008年春节前,剧本大纲一见雏形,找演员和找演出商的工作前后紧挨着着手进行。深圳、上海、杭州、贵阳、成都、郑州、武汉、南京等地的演出,签约还算顺利。

  第一站,在2008年9月深圳戏剧节上。

  大幕拉开,王可然紧张地站在剧场的最后排,仔细数着上座率,看到座位逐渐被填满,他很意外,也满心欢喜。熄灯后,他坐在门口台阶上和观众一起感受舞台的气息。他说,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中场休息,他再度不安起来,他跑到门外紧张地数离开剧院大门的观众人数,1个、2个……一直数到128个,王可然说,“我的脑子一下子懵了!”

  10分钟后,离开的人们开始返回,1个、2个……当数到第128时,终于,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3/4”。等到第二天演出时,他剩下1/4的心也最后放下了。

  话剧不比电影或演唱会,全国巡演的难度比想象的还难。一般舞台剧也基本选择集中在经济条件尚好的省会城市,很少敢涉足其他城市,也极少有演出商愿意接。南京市演出商刘子龙几乎是南京话剧演出唯一的承办人,原因来自自己爱好话剧,而其他人不愿接就是它的市场始终不好。

  2007年刘子龙开始介入演出市场,他回忆说,当年“五一”期间上演的《暗恋桃花源》,是迄今南京最火的一次话剧演出,“上座率达到八九成,票房一百多万”。当他在上海看了《陪我看电视》和它的上座率时,觉得“很振奋”,开始对这部赖式新话剧充满期待。

  利用自己身在媒体的职业之便,刘子龙在广播、电视、报纸获得足够的免费时段和版面,为这部戏做足了宣传。最终约80万的票房虽然仅次于《暗恋桃花源》,但还是远远低于了刘子龙的预期。

  以南京的城市底蕴和市民消费水平,除北京、上海之外,它应属演出的一类城市之列。刘子龙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清楚南京不乏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文化人,可是经过近两年的话剧市场培育,它的文化购买力仍然很有限。在南京,去剧场看戏的人主要是大学生。

  去年一年,南京仅有5部戏剧演出,不论是林兆华的《哈姆雷特》还是田沁鑫的《红玫瑰白玫瑰》,尽管有濮存昕、秦海璐的卖力拉票,依旧票房惨淡。而其中多数还是在小剧场演出的。刘子龙坦言,如果不算赞助和政府支持,单计票房的话,几乎所有的戏剧演出都是亏本。“要培育起话剧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走”。

  王可然也清楚这一点。但他知道,“像《陪我看电视》这样的‘主流’题材,肯定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拉到赞助,加上票房,至少能保证不亏”——这种“大众化”戏剧的生存方式,对今天的戏剧人来说,似乎值得参考。

  另外,在上海第三轮演出时,他发现,尽管没有满座,但上海大剧院的第三层——也就是票价最低的一档,却坐得满满当当,许多人整场都举着望远镜但意兴盎然。这给他一个很大的市场启发,“现在的平均票价是300元,以后我们平均票价定在200~250,一定能卖好。”

  目前,《陪我看电视》已试足九个城市,加团购平均上座率达到八成。方旭很满意在表演中体会到观众与他的互动,他说,演员能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感受到与观众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和呼应,是演员最过瘾的时候,“那才是话剧的魅力所在”。

  《陪我看电视》能否在北京其他地点演出,现还在协商中。而王可然已经开始酝酿一部新戏,他希望导演还是赖声川。 ★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