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追索流失文物更重要的……
佳士得拍卖行于当地时间2月25日在法国巴黎拍卖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外交部、国家文物局先后发布申明,表达了“不承认对被劫掠文物的非法占有,并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追索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这一鲜明立场。
从尊重国际公约精神和文物返还原属国的国际共识角度,半年多来,我国政府以及大批爱国人士、对外友好人士对追索鼠首和兔首铜像做了大量努力,无果而终。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对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的损害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也有需要思考的地方。
圆明园文物拍卖之所以受到中外舆论关注,在于它是“风标”,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大量流失文物能否“依约”回归,法律、文物流失国、文物持有者、拍卖各方在此角力。佳士得圆明园文物拍卖结果,严重折射了流失文物追索的法律困境。有约难依,国际公约是签约各国之间的“君子协定”,约束力不具备强制性。在“明火执仗者”面前,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非缔约国面前,协定就是一纸空文。更何况,相关国际公约条款细节模糊,空隙大,漏洞多,可操作性差。
这些年来,国际社会依据国际公约依法追索流失文物先例有,但比起大量离乡背井的文物而言,不过沧海一粟。文物回乡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意大利、希腊、埃及几大文明古国文物流失最严重,感受尤为强烈。由于战争、盗卖等劫掠,这些国家丰富珍贵的历史遗存至今成批量地躺在他乡的柜匣里,有家难归,成为国际文博界的大观。
对于一个动辄用“法”说话的现代社会,把文物回归的希望寄托在某些人的道德觉醒上不过是幻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除了坚决捍卫文化权益,继续“通过一切必要途径追索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之外,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把紧自己的国门,从源头上彻底截断正在不断流失的文物。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报道表明,在美国、欧洲等地文物交易市场里,中国非法出境文物成为交易的主要对象。这个现实不能不令我们震惊。我们可以推说是国际走私组织的阴谋,但这个阴谋的实现主要依靠中国人的参与。盗卖、走私层出不穷,数量、手段骇人听闻,尽管国家严厉打击,但中国文物的非法出境现象依然不少。
在包括圆明园文物在内的文物追索中,不止一次地可以听到外国人“守住文物,是你们自己的责任”的论调,这是强盗逻辑,令人生气,但反躬自省,守住文物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吗?我们果真守住了自己的文化遗存吗?明知文化遗产之于一个民族之利害,我们还怎能对不法之徒对于文物的觊觎无动于衷?被战争劫掠的文物流失固然令人悲愤,盗掘出卖走私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更是耻辱。
今天,我们追回圆明园流失文物之路有多难,明天我们的子孙追回今天流失的文物就有多难。为了我们的子孙,守住今天的国门吧。
(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