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作协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宁举行,会议总结了江苏作家在2008年取得的诸多成绩,如江苏作家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创作出了大量诗歌、报告文学;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出版了丛书《来自江苏三十年的报告》;在纯文学领域,范小青、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入围茅盾文学奖,赵本夫、鲁敏等的小说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苏童小说获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佳作奖,黄蓓佳的小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的原创作品奖……
德国汉学家顾彬在南京的一番猛烈放炮刚过去没几天,“中国当代小说是火腿”、“中国作家不知道人是什么”……一句比一句更加嚣张的言论犹在耳畔,毕竟伤害了中国作家的感情,昨天,出席省作协会议的南京众多作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范小青:
他的看法停留在八十年代
范小青直言自己“很生气”,“中国的评论家都不能说自己有多了解中国文学,更不要提一个德国人了。他根本不了解中国作家。”范小青指出,顾彬对于中国文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提到的那些问题,大概只有在八十年代才能找到吧。他提到的不管是余华、格非还是苏童的作品,都是所谓80年代先锋文学创作期间的。”更让她觉得有些“搞笑”的是,“他连‘叶兆言’都不知道是谁,这么重要的当代作家他都不认识,他怎么可以说他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另外,范小青解释说中国作家和中国诗人本身就是两个团体,几乎不怎么有交集。顾彬作为一个诗人,他和那个团体是比较相熟的,所以,他对于中国作家这个团体的认识多少有些狭隘。
苏童:
两个行当有隔膜
平时甚少发表言论的苏童昨天也破例说了很多,他评价顾彬本身是一个很不错的诗人,是“前诗人后学者”,“对中国诗歌的评论,顾彬可以堪称权威,可是,对中国的小说,他就有隔膜了。这个问题说到根上,还是因为汉语不是他的母语。”苏童说,中国的文学作品创作可以用“如山如海”来形容,尤其是当代的作品,顾彬又是个很忙的教授,哪儿有精力向这么庞大的一个文学体系去进攻呢?苏童感慨优秀的外国汉学家还是比较少的,但并不是说中国文学就不需要评论,“中国现在没有鲁迅、胡适了,如果他们说了什么,那我们还应该思考一下。”
叶兆言:
作家要更看重自己的作品
虽然顾彬连“叶兆言”是谁都不知道,但是叶兆言还是保持了高度的理性认识,“他认为苏童、格非、莫言不是好作家,而我认为他们是,那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根本不用跟他去争论。”针对顾彬最先引起争论的“中国文学是垃圾”,叶兆言说自己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这个问题。“文学是不是垃圾,从来都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说,这个作品是坏东西,另一个是说这个作品是没有用的东西。我是觉得,我以后会提醒自己更看重自己的作品,不要去写‘坏东西’。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即使是好东西,也未必有用,所以我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创作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即便它也许没有用。” 本报记者 童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