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怀沙事件”:混乱年代里如何剥一颗洋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文怀沙事件”:混乱年代里如何剥一颗洋葱
2009年02月24日 09:25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混乱年代里如何剥一颗洋葱

  “文怀沙事件”里的缄默与喧嚣

  画面中的文怀沙戴着茶色眼镜,标志性的白胡子在说话时偶尔会埋进衣领。这位被称作百岁老人、“反江青”英雄和国学大师的老人,在过去的这一周成为各媒体文化板块的最大卖点。面对当年入狱原因的质疑,文怀沙说:“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于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众人试图帮他层层剥开“混乱年代”的洋葱外皮。

  2月18日,《北京晚报》文娱版以整版篇幅刊发《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李辉质疑文怀沙》一文,对文怀沙的年龄、入狱原因及时间、学术水平提出质疑。长期从事文化老人研究的学者李辉在文中认为,文怀沙生于1922年而非1910年;文怀沙“文革”前因“诈骗、流氓罪”入狱,而非“文革”中因“现行反革命”、“反毛泽东思想”获罪;文怀沙的楚辞研究能力与“泰斗”相距甚远。

  “求教于文怀沙先生,求教于读者和各媒体同仁。并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文章结尾,李辉这样写道。

  李辉的质疑就像电视剧预告片。2月19日,文怀沙的名字占据了各大门户网站文化版头条。截至2月23日中午,此条新闻在网易上的评论跟帖达4799条。就“是否造假”这一问题,新浪、搜狐、凤凰等门户网站还开通了在线投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被文怀沙称作“五百年来一奇才”的崔自默,因“代替”文怀沙回应,他的博客点击量在5天内从5万上升至24万。

  崔自默对本报记者称,文怀沙家中订有《北京晚报》,2月18日当天就看到了这篇文章。“文老很淡然,”崔自默说,“经多见广了。去年周润发演的一个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还有人说是恶搞文怀沙呢。当时重庆一个记者让我问问文老什么反应,我说不用问,文老不会回应的。”

  针对李辉提出的三点质疑,文怀沙在电话中对崔自默说:“很多事情有具体情况,曲折而复杂,跟后来人说不清楚;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我当然不是‘国学大师’。”他对崔自默表示“不会回应”。

  就在这一天,李辉文章中的一位信息提供者——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徐晋如在博客中发表《文怀沙:贱人还是大师》,讲述文怀沙与毛泽东合影、接受言慧珠馈赠袜子的故事。匿名消息源“Z教授”和“X老”为这一事件增添了更多细节和发展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各地的都市类媒体也加入报道大军。由于李辉婉拒媒体采访、“文老不在”,第三个配角——文怀沙的助手李之柔此时被《东方早报》记者找了出来。

  “我不知道媒体这么关注文老的年龄有没有意义。”李之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还有‘文革’,那是个说不清的年代,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愿发表任何看法,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现在,有人非揪住这些不放,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有这些工夫,还不如研究国学呢!”

  崔自默也持这一观点。他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一个民众刨垃圾的年代。大众就喜欢看这个‘门’、那个‘门’,起哄架秧子。”在回应李辉的第三篇博客中,他写道:“本来跟自己没关系,却一定要参与,属于民主的‘过度阐释’。人类文明进程基本没有别的,无非是培养了普通人的这种好奇心。”

  或许同样出乎“抛砖者”李辉意料的是,事情的某部分进程也的确被演变得像一场闹剧。李辉的那篇措辞严谨的原始报道,跟帖评论达4000余条,随后被网络转载后标题被改为“学者发文称国学大师文怀沙曾因奸污妇女入狱”。为证实文怀沙的年龄和人品,章太炎、钱钟书、柳亚子、茅盾、卞之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被双方抬出来。如果有人拿出文怀沙与毛泽东合影证明其年龄,就有人怀疑照片中人其实是茅盾而非文怀沙;有人说文怀沙与钱钟书生于同年且为莫逆之交,就有人披露钱钟书说文怀沙与毛泽东的合影是“有备而来”。

  文怀沙犹如风暴眼,缄默的周围早已聚集了各种声音。时评作者开始出手,国家话剧院、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与文怀沙有关系的地方也都接到了采访电话。群众演员也没闲着,有人回忆起在杂志上看见文怀沙为“太岁”产品、某民办学院做广告。还有人披露文怀沙的多场讲座内容基本雷同、在接受女记者采访时“言语出位”。

  2月20日晚,文怀沙终于通过凤凰网做出回应。他发表一份约200字的启事,表示自己生于1910年,已公开出版的著作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和《四部文明》200卷,但他并未就入狱原因作出回答。

  2月21日,凤凰网公布文怀沙的采访视频,谈到李辉,他这样说:“这个作者从前认识过,他让我就狗年谈一谈我的看法。”第二天晚上,李辉通过《钱江晚报》发表第二篇文章——《答复文怀沙先生的“视频谈话”》,“我从未见过文怀沙;以自己手书一纸启事,就能确认对他真实年龄的质疑吗?我只是想明确地知道,你到底生于哪年多少岁?你到底为何入狱?”

  截至记者发稿的2月23日下午,人民网正独家播出李辉谈文怀沙的视频专访,与此同时,李辉对记者表示,他正就“为何此时质疑文怀沙”的问题撰文,将刊发于《北京晚报》上。“质疑文怀沙”第二季的预告片,卷携着口水、八卦和事实碎片,已经播出。

  尽管被喻为年初文化界最大八卦、传播过程中“花边”色彩被放大、参与者的价值判断多于提供事实,但这已经不仅是文娱新闻的范畴了。求知欲和传播欲是人类的本能需要,意义是后来添加的,不能因为“没有意义”就否定这种需要。

  同文怀沙所说的“混乱年代”相比,这也算一个混乱年代,但它的混乱在于,不再只有一种声音、一个途径,每人都可以有追问的权利和怀疑的声音。正如让-诺埃尔·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指出,谣言是对权威的一种返还,它揭露秘密、提出假设、迫使对方开口说话,它是一种反权力。

  那个“混乱年代”过去了,记忆却不会就这样过去。“不计前嫌”和“不记前嫌”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君特·格拉斯曾在《剥洋葱》一书中披露其年轻时做纳粹党卫军的经历。那是一层一层剥去记忆外皮,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如果说当年的格拉斯是在自己剥自己,那么,这次“文怀沙事件”则是众人以各种手法、不同力度剥别人洋葱的过程。没人能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作出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剥下去,就一定会有人流泪的。但愿经过这次,所有的参与者有朝一日剥自己的洋葱时,也能这样理直气壮、手法娴熟。

  本报记者 王晶晶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