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的爱情:“假夫妻”生情愫 为革命坚持做绝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江姐的爱情:“假夫妻”生情愫 为革命坚持做绝育
2009年02月23日 20:07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江姐的爱情:“竹”“梧”之恋别样“红”

  在中国大地上,江姐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而说出的“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振聋发聩的话语,被无数人们引为战胜困难的座右铭。江姐钢铁般的意志让人肃然起敬,而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柔肠百结的情感故事,更是催人泪下。

  组织决定让他们假扮夫妻

  1943年5月,在成都工作的江竹筠接到了组织给她的一项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回重庆与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以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

  当时彭咏梧的公开身份是中央信托局的中级职员,但因没有家眷,只能住在十几个人的单身集体宿舍,这对开展地下活动非常不利。恰巧在这时,中央信托局刚修好职工宿舍,因此组织上决定彭咏梧以家属要来的理由申请分房。作为业务骨干,彭咏梧的申请得到同意,他分到了一套住房。但是,彭咏梧要求把在云阳的妻子、孩子接来的请求却没有得到批准。

  当时根据地下党组织决定,彭咏梧从云阳、万县县委书记的岗位上调到重庆。他到重庆不久,即经过组织同意,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叫她带上儿子到重庆来。但是,因当时儿子彭炳忠正在出麻疹,而妻子谭正伦借钱与人办的一个家庭纺织作坊也刚刚开张,无法脱身,于是她回信给彭咏梧,希望过段时间再去重庆。

  谭正伦的这封回信,却引起了市委同志的担心和警惕。因为,当时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破坏和不堪设想的后果!

  而彭咏梧来重庆时,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二委员莫达在公开介绍彭咏梧时,说他是中央大学的毕业生,又在北平银行当过职员,因此,如果他与云阳老家的通信被特务邮检发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重庆市委第二委员莫达建议彭咏梧立即断绝与下川东的一切联络,包括与妻子的通信。

  而现在,正需要有家庭做掩护,彭咏梧提出把妻儿接来,本应是可以的,可考虑到彭咏梧的工作性质,特别是整风期间,有大量的文字工作和联络工作需要处理,一个普通的家庭不能起到帮助老彭工作的作用。因此同志们提出,能够掩护彭咏梧的,应该是稳健而有学识、能应付各种复杂环境、有斗争经验的党内的女同志。

  在人选的问题上,市委经过讨论,选中了虽然年轻但却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一个贫苦家庭。8岁时,由于家乡的一场特大旱灾,江竹筠姐弟在母亲带领下,从自贡乡下到重庆,投奔三舅李铭义。12岁时,接受三舅的安排,进入由慈善家刘子如和李铭义合办的孤儿院小学读书。

  1936年秋,江竹筠小学毕业,考入南岸中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向来文静不爱出风头的江竹筠坐不住了。

  暑期到了,她不再像过去那样潜心帮助母亲谋生,而是和同学们组织了歌咏队、宣传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演话剧,唱救亡歌曲,贴标语。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洗礼下,江竹筠迅速成长。

  1939年春天,江竹筠读高中。就在这年的夏天,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政治生命。

  1941年,21岁的江竹筠完成了中华职校会计专业的学习,被地下党组织安排到宋庆龄、邓颖超领导的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工作。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南方局按照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作出调整重庆地下党组织、紧缩党员数量的决定。她被川东特委指派担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单线联系沙坪坝一些高校的党员和新市区内的女党员。

  1942年下半年,江竹筠与她的上级区委书记魏兴学接头时,两次发现有人监视,于是党组织立即决定她转移撤退。江竹筠离开慰劳总会,考入綦江铁矿当会计。

  1943年初,组织决定安排江竹筠到成都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的合作社工作。

  5月,江竹筠得到通知去执行特殊任务!

  一种特殊情愫在他们心中悄悄滋生

  对于彭咏梧来说,他与江竹筠虽未曾谋面,但却是神交已久。

  从1941年8月起,彭咏梧除全面负责市委工作外,还具体负责建立和领导重庆沙磁区、新市区一带的地下党组织和学生运动。

  江竹筠是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单线联系的党员正是在彭咏梧具体负责的这一地区,两个人的工作神秘地交叉着。

  江竹筠的上级魏兴学向彭咏梧经常讲到新市区女区委委员江竹筠,说她虽然年轻,却稳重、干练,不仅把新市区的女党员联系得很成功,而且把沙坪坝一带高校的工作领导得隐蔽且卓有成效。

  可是没想到,他和江竹筠的相见竟会是组织上给他安排的这样一个十分尴尬的场面。

  对于江竹筠来说,这份任务的困难绝不亚于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

  扮假夫妻确有很多具体问题。朝夕与一位男同志在同一间屋里共同生活,白天是一套,晚上是另一套,又要使旁人看不出是假的,这毕竟不是在舞台上演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万一露了馅怎么办?还有,假扮的时间有多久,要是时间长了,真的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怎么办?

  假扮夫妻的生活考验着彭咏梧,也考验着才23岁的姑娘江竹筠。刚开始时,她是那么不习惯。邻居称呼她“彭太太”时,她差一点忘了自己已“为人妻”,以为不是叫她。她立即警觉起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有强烈的掩护组织领导的责任感。

  那时,彭咏梧有严重的肺病,工作担子重,急需合理调配膳食。每当彭咏梧工作到深夜,她就把煮好的莲米汤送到他的桌上。

  邻居们发现,彭咏梧虽是白领阶层,却没有当时那种成功男人们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他对江竹筠十分尊重和爱护,除了必要的应酬外,他总是下班就回到家里,帮着做一些家务。家里的重体力活,他总是抢着干。邻居们经常看到他们手挽手,有说有笑地出去散步。

  邻居称赞说:“这对年轻人真有教养,没听见吵半句嘴!”

  为了使这假戏真做到位,江竹筠毅然决定把彭咏梧以她“丈夫”的身份介绍给自己所有的亲朋好友。江竹筠还带着彭咏梧去拜访三舅李铭义,稍闲时还将亲朋好友约到一起聚会。

  她亲热地叫彭咏梧“四哥”,亲友们也跟着她这么称呼,而彭咏梧也亲热地称她“竹”。人们都以为他俩是一对真夫妻,就连江竹筠的母亲也一直以为彭咏梧就是自己的女婿。

  在这个“家”里,她关起门来就能自由地阅读党的文件,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得到彭四哥的指点,这样的机会到哪里找呢?整风学习运动开始后,她一面帮助彭四哥工作,一面联系实际扎实地学习整风文件。她总是不断地向他的“假”丈夫、“真”领导虚心求教,彭咏梧也不厌其烦地向她说明解释。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特殊的情愫在两人身上悄悄地滋生,但是,谁都没有捅破感情上的最后一层薄纸。

  两地分离,剪不断、理还乱

  1944年的春天,江竹筠同挚友何理立一道去《新华日报》营业部买苏联小说《虹》,从报社出来,被特务跟踪。她们发现后,想了很多办法才甩掉了“尾巴”。

  党组织知道后,为了保障市委机关的安全,决定她俩先后转移到成都,于是江竹筠离别了这个纯洁无瑕、温馨惬意而又充满戏剧色彩的“小家庭”。

  到成都后,江竹筠根据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当她静下来,梳理着和彭咏梧的感情时,却发现这份情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次分离,也让彭咏梧产生了难以言说的失落感。

  这种情感的折磨很快就结束了。当时组织上鉴于工作需要,批准她与彭咏梧正式结婚,组成正式的家庭!当得到这一喜讯时,江竹筠的内心里充满了矛盾。

  从内心里,她是那么地爱彭四哥,能够与彭四哥结成真正的夫妻,是她心里期盼已久的。

  但彭四哥已经有了妻儿,他的妻子——幺姐谭正伦又是一个那么贤淑、对他帮助那么大、付出那么多的好女人。虽然彭四哥也深爱着自己,但他是那么传统,那么理智,能忍心抛弃糟糠之妻吗?如果是这样,她岂不是陷自己最爱的人于不义之中吗?

  1945年暑假,江竹筠回到重庆,终于见到了分别半年的彭四哥,他俩都万分激动。

  这迟来的蜜月让彭咏梧和江竹筠都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但在他俩的心中又都深藏着另一份复杂情感——对谭正伦深深的歉疚。

  转眼暑假就过去了。亲历了重庆人民庆祝抗战胜利的狂欢盛况,带着新婚蜜月的喜悦,1945年8月下旬,江竹筠回到了成都四川大学继续读书。

  在学校,江竹筠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运中。这时,她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悄然来到了。

  但当时不能通信,为了让丈夫及早知道,她甚至步行几十里路从成都九眼桥到金牛坝,将这一喜讯告知在四川省驿运管理处的好友何理立,希望她能有机会带信给彭咏梧。但何理立此时已回重庆,不再到成都,只有好友王珍如。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珍如。

  怀孕后的江竹筠,克服了妊娠反应带来的痛苦,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和投身于学运之中。

  这个寒假,江竹筠没有返回重庆与丈夫彭咏梧团聚,而是留在了成都。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