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能否成有益补充 该不该保持警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寨文化”能否成有益补充 该不该保持警惕?
2009年02月23日 09:20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19日,在国内各大网络论坛上出现了标题为《招募令!招募草根山寨足球队!挑战中国男足!》的帖子。五个苏州小伙因不满国足战绩,发起了一场“山寨足球队挑战中国男足”的活动。如今,报名参加这个“山寨足球队”的人数已超千人。

  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熊猫、山寨明星、山寨鸟巢,直至春节期间备受关注的山寨春晚, “山寨”无疑是2008年最火热的流行词之一。从经济领域扩散到文化领域,从一种纯粹的消费商品起步,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价值风向,山寨文化在中国的出现仅仅用了一年。

  从“经济行为”到“文化现象”

  在山寨“声名鹊起”之前,人们往往会把它与江湖好汉、绿林豪杰联系在一起。其实,“山寨”一词在广东方言中早已有之,意指一些非常规、小作坊式的各类工厂。而“山寨”在全国掀起一股风潮,则要归功于产自深圳等地的“山寨手机”,这种售价仅为几百元的手机,功能却能媲美数千元的品牌机。如今,山寨手机已然对主流手机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力,据统计,“山寨机”已占据国内手机市场近30%的份额。

  随着山寨手机的热销,一股“山寨”的热潮借着网络逐渐蔓延开来。北京青年韩江雪曾向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自荐,屡遭拒绝后,自费录制了一段视频节目,搭起台子讲起了“靖康耻”。这段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被称为山寨版《百家讲坛》;因对之前热炒的新版《红楼梦》不是很满意,网友蜀山少侠“自编自导自演”了山寨版的《红楼梦》,被众多网友追捧,称之为“诠释了文艺贴近大众的精神”。

  而这股“山寨”热潮在除夕夜达到了顶峰,打出“向央视春晚叫板”旗号的“山寨春晚”在这一天通过澳亚卫视和一些网络媒体呈现在观众的面前。100多名演员包括主持人都来自于普通百姓,所有节目都是原创,山寨春晚用一种“清新、草根”的方式向当了25年“老大哥”的央视春晚发起了挑战。

  如今,“山寨”已从物质层面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最初因为涉嫌侵权、盗版等原因备受大众批评和反对,到以大众化、草根性、轻松搞笑的文化产品被大众宽容地接纳。去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了这一现象,“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该不该对山寨文化保持警惕

  从山寨开始走红,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反对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支持者却认为山寨文化是对原有事物进行创新再造,是一种体现个性的行为。

  拿引起轰动的“山寨春晚”来说,有学者就表示,山寨春晚能在短时间内集聚人气,源自于央视春晚多年来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营造的品牌影响力。而从山寨春晚的节目流程设置来说,大体上是对央视春晚的模仿借鉴,而它巧妙地用挑战权威的姿态掩盖了其剽窃的本质,反而赢得了大众的支持。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山寨文化的兴起只是为侵犯知识产权加上了一件皇帝的新衣服,它让我们丧失掉原创精神,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山寨文化的兴起,很多学者都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持保留的态度。记者采访了几位学者,他们都不愿多谈山寨文化,在他们看来山寨文化是一种立足于近乎抄袭的模式,无论是商业产品还是文化创意作品,“山寨们”都含有剽窃的成分,它们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最大的利益,本质上是违背市场道德的。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山寨文化绝非简单的盗版和剽窃,应该看到其在原有事物上的创新和创意。就拿被人们诟病的山寨手机来说,它们往往集合了很多不同优质品牌的长处,再根据草根平民阶层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其中既有创意也有创新。山寨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模仿,但是也包含着对主流文化的反讽,这种来自于民间的声音对照出主流文化的不足,并督促主流文化去改进。

  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对待山寨文化不能只从其表面衍生出的产品和作品来看,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核,对权威和既得利益者(如垄断行业)的颠覆和质疑,如果这种敢想敢做的行为在可控制范围内的话,是利大于弊的。

  山寨文化的创新之路如何走

  在快速消费的时代,山寨文化以其层出不穷的创意延续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专家表示,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阶层都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山寨文化满足了这种需要,并巧妙地捕捉到了人们猎奇的社会心态,形成了一股不断蔓延的热潮。然而究其根本,山寨文化还是立足于模仿的,它们的成功首先立足于模仿对象的影响力,也就是前提是主流文化的成功,所以山寨文化的发展态势取决于主流文化的进程。

  有学者表示,山寨文化的发展进程有两种可能,一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失去生存的土壤,自行消亡;另一种则是通过创新,发展成为主流文化的支流。关键就在于山寨文化的创新之路如何走。

  从经济衍生出的“山寨”,如今在经济领域又有了新的动向。前不久,“山寨协会”章程草案正式出炉。在这份“中华山寨经济创新促进会”章程草案中,“山寨”被重新定义为“高仿、创作、创造、制造”,并明确要求会员“不能有假冒伪劣记录,不存在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有网友认为,从日韩企业的成长史可以看到,其发展的初期也运用了大量的山寨手法。很多如今的跨国公司,早期就是将国外的产品买回来解剖研究,然后消化其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种组合创新,继而向市场推出比原版功能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这么看来,要想避免山寨成“山贼”,除对山寨企业的必要约束不能少之外,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适时的帮扶就显得尤为重要。

  山寨产品的动向无疑也在影响着山寨文化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无论是山寨春晚、山寨足球队还是山寨红楼梦,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无一例外地在向模仿的对象靠拢。有关专家表示,山寨文化来源于草根阶层,又消费于草根阶层,是对主流文化“争锋”式的一种补充。它们反映出主流文化的不足,背后也蕴含着强大的创造力。对此,主流文化应该有所回应,从而提高山寨文化的品位,引导它们进入一个合理健康的发展渠道。

  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陆炜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