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二月十八日电 (记者 冽玮)“待漏午门外,候对三殿里。须鬓冻生冰,衣裳冷如水……”西安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对唐大明宫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百官待漏院”遗址,证实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等人的有关描绘。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城区的北郊,是唐初规模较大的一座皇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夏宫。贞观九年正月改名为大明宫。自唐高宗起,唐朝历代皇帝大都在此居住和处理朝政,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据记载,在唐代,百官上早朝非常辛苦,半夜即起,经人引导按官职等序列排队,依次进入大明宫谒见皇帝。巍巍九重宫阙、百官鱼贯入朝的场景终年不辍,十分壮观。而“待漏”指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待漏院”是百官等待早朝时的休息场所。元和二年(公元八0七年)六月,唐宪宗下令在大明宫建福门外修建了“百官待漏院”,以供早朝的官员进宫前有休憩处,少受风霜之苦。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的专家介绍,在大明宫建福门遗迹两侧,各发现了大片对等面积的夯土遗迹,分别为南北宽十米左右、东西长二十米左右。其上面的建筑已毁,只留存下了夯土结构的建筑基址。推断其应该是史料中记载的“百官待漏院”遗迹。
专家认为,唐代“百官待漏院”遗址的发现,为大明宫形制布局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古代宫殿布局研究提供了珍贵数据。目前,唐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