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习仲勋是刘志丹的老战友,在刘志丹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历任重要职务。1935年刘志丹和习仲勋同遭极“左”分子的迫害,被关押在一起。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我和刘志丹同志一起被关在一个旧当铺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搞法西斯审讯方式,天气很冷,不给我们被子盖,晚上睡觉绑着手脚,绳子上都长满虱子;一天只放两次风,有人拿着鞭子、大刀,看谁不顺眼就用鞭子抽,用刀背砍,在莫须有的罪名下,许多人被迫害致死。”是毛泽东和周恩来救了他们。可是,当年与刘志丹一起遭受极“左”分子迫害的习仲勋,在建国后又一次遭到陷害。而这次习仲勋遭受康生的陷害,却是因为小说《刘志丹》。
小说《刘志丹》
1936年4月,刘志丹在率部随毛泽东东征作战时牺牲。刘志丹牺牲后,中央对他的一生是充分肯定的。毛泽东曾满怀深情地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牺牲后,他的威望,在中国共产党内,在人民军队里,尤其是在参加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干部中,一直很高。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宣传、纪念刘志丹,工人出版社于1956年主动约请作家李建彤写一部记述刘志丹事迹的小说。
李建彤是写这部小说的合适人选,她是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之妻,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早在延安时期,她就收集过关于刘志丹的一些材料,建国后,她以刘志丹亲属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一步收集了许多关于刘志丹事迹的材料。又经过长期细致的准备,于1958年初动笔写作,同年冬写出初稿,次年春写出第二稿,夏天改完第三稿。
考虑到记述刘志丹的事迹必须真实可靠,分寸把握也应该更慎重些,作者请当年担任过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当年与刘志丹一起遭受迫害、建国后已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审阅小说稿。习仲勋怀着对老领导老战友的深厚感情,认真阅读了书稿,并于1960年春两次约请作者谈自己对书稿的意见。习仲勋首先肯定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后,从历史和政治的高度提出:小说还没有写好,没有把刘志丹写出来,要把刘志丹放到大革命整个一个时代去写。由于书中提到高岗,而这个问题十分敏感,习仲勋对此十分注意。因此,习仲勋在与作者的谈话中特别提出:书中有一处写到高岗,还写当时高在一个问题上的主张是对的。这样写不妥,不要写高岗。
习仲勋提出意见后,作者又着手对作品进行修改,于1961年春写出第四稿,1962年春写出第五稿后,送给当年与刘志丹一起闹革命的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许多老同志对作品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特别是,原陕北老干部、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贾拓夫、李建彤的丈夫刘景范分别对作品提了一些改进意见。
作者考虑到这部书是宣传革命烈士的,又涉及党的历史,应该由中宣部审阅,便把样书也送给中宣部主管文艺工作的副部长周扬审阅。周扬认真看后认为,小说写得很好,可以出版。
虽然有了这样一些前提,但作者出于慎重,仍然没有马上出版这部小说,而是向工人出版社提出将书稿印出少量样书,以便于送给一些当时在陕北和刘志丹一起闹革命的同志,进一步征求他们的意见,以求把书改得更好。工人出版社采纳了作者的意见,只印出几百本样书。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横祸不期而至,《刘志丹》一书被定为“反党”,习仲勋被卷入其中,蒙受了极大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