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记忆的文化盛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记忆的文化盛典
2009年02月10日 10:0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内容最为丰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集中展示 

  访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记忆的文化盛典

  贵州苗族蜡染、陕西凤翔泥塑、云南贝叶经等133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2月9日在北京农展馆一一登台亮相,拉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序幕。为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系列“非遗”保护成果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传统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据了解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传统技艺集中展示,在当下有什么重要意义?

  蔡武: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传统技艺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文化部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元宵节期间(2月9日至23日),共同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技艺,其种类之繁多、技艺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各国所仅有。但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传统技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陷入濒危。这里,既有传统技艺如何适应经济技术发展不断创新的问题,更有如何有效保护作为文化记忆的传统技艺的问题。保护好传统技艺,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血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次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就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括传统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次举办的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宣传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中国有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古往今来,手工制作涉及了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享誉中外,弥足珍贵。请问您是如何理解传统技艺的?本次大展主要包括哪些活动内容?

  蔡武:我国的传统技艺以手工生产方式为主,涉及了生产、生活实践的许多领域,如冶炼、铸造、纺织、印染、编扎、刺绣、造纸、印刷、酿造等。传统技艺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展示了中华民族源源不绝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和气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是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源泉和动力。

  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分为五部分:

  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展出包括剪纸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等类别的133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

  二是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大展汇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一些工艺产品参展,开展产品销售、接洽订货活动,以推动传统技艺及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中国传统烹饪和副食加工技艺展演。北京、上海、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9个省(区、市)的中华老字号,将向首都各界群众展示各地精湛的烹饪技艺和各具特色的副食加工技艺。

  四是在北京前门大街举行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活动以北京传统闹春民俗内容为主,并邀请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传统舞蹈、民俗项目参与踩街表演。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将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内容分为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五个方面的项目。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是其中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也是最难展示的部分。此次大展系列活动是以何种方式来展示中国传统技艺的?

  蔡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与以往的展览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采取动静结合,并以动态展示方式为主。此次活动汇集了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8项。有130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14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这次系列活动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特点。这次系列活动,坚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独特优势,通过开展产品销售、订货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积极探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次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以传统闹春民俗活动为主题的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活跃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记者: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传统技艺的生存、保护、传承、发展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您认为如何才能使我国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实现文化样式和文化传统传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蔡武: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我们的传统技艺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文化部于2005年正式启动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工作,又于2007年全面启动认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2006年至2008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传统技艺”类项目共有186项和78位代表性传承人,还有许多传统技艺及代表性传承人在“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类项中被涉及。建立名录和认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为传统技艺保护工作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传统技艺的保护中,我们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原则。传统手工艺的形态特征和功效作用,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因此,传统技艺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需要在不违背其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这种生产性方式保护,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以至交融统一、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手工技艺将在文化产业机制的激励下拥抱生活、焕发活力,以活泼的文化生产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 刘玉琴 李 舫)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