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党和人民对粟裕同志建立的功勋给予高度的评价。粟裕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通常把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称作陈粟大军。刘伯承同志赞扬他“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陈毅同志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在功劳和荣誉面前,粟裕同志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作风。他总是把功劳归于党,归于人民,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1945年10月,中央曾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再三恳请中央,自己担任副职,协助张鼎丞同志工作。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又重新作了任命。1948年5月,陈毅同志调中原工作时,中央曾决定华东野战军由粟裕领导,粟裕坚持认为陈毅是华野众望所归的统帅,“华野离不开陈军长”。经他一再恳请,中央决定陈毅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粟裕同志“两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东部队传为美谈。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光明磊落,勇于自我批评,为下级承担责任;他和蔼可亲,待人以诚,尊敬长者和上级,关心同志和部属;他自奉节俭,艰苦朴素,从不以权谋私。粟裕同志深受广大指战员的信赖和爱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军逐步进入了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新阶段。粟裕同志先后担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在新的形势面前,粟裕同志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的“长征”。他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着眼于新形势、新特点,深思我军现代条件下的建设和作战问题,既十分重视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又密切注视世界各国军事科学的发展,注视先进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他从我国国情军情出发,针对反侵略战争面临的问题,对我军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国防建设、战场建设等,进行了艰苦而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他以极大的精力指导加强海军、空军和陆军技术兵种的建设,加强军队院校的建设和各级司令部的建设,加强合成训练和民兵建设,为使我军建设成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而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建树了重大业绩。
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粟裕同志当时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又一次表现了坚强党性和高风亮节。
他始终不渝地坚信党,忠诚党的事业,不埋怨,不消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一以贯之地竭尽全力为党为革命努力工作,为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操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粟裕同志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后任第一政委期间,协助叶剑英同志为发展我国军事科学,艰苦地进行理论探索。他在战争年代曾六次负伤,头颅中弹片一直未取出,又患过重病,但他不辞劳苦,以残病之躯,多次深入边海防要地调查研究,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指导规律,向中央军委提供了不少重要报告和建议,留下了许多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军军事科学战线的开拓者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粟裕同志有数年时间参加国务院的领导工作,协助周恩来总理分管国防工业、交通、邮电和港口建设,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他坚决抵制了林彪、“四人帮”对国民经济的干扰破坏,为保障军工生产和铁路运输,发展远洋船队,修建深水泊位,改变港口面貌,作出了重大贡献。粉碎“四人帮”之后,粟裕同志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他针对林彪一伙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教条化的错误做法,提出要学习和运用军事辩证法,这对于肃清军事学术领域中左的影响,冲破禁区,活跃军事学术思想,起到了促进作用。粟裕同志垂暮之年,仍抱病工作,孜孜不倦地撰写回忆录,总结革命战争经验。逝世的前十天,他还在春节茶话会上作了语重心长的书面发言,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信心,并和老同志互相勉励,要为党为人民发出最后的光和热。
1984年2月5日,粟裕同志不幸与世长辞。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粟裕同志以他革命的战斗的实践,建树了伟大功勋,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粟裕同志的这首诗,真实地表现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无畏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坦荡乐观的博大胸怀。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德,他实事求是的革命创造精神,他一生积累下来的深邃的战略思想,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精辟的军事论著,给我们留下了进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指导未来作战的宝贵财富。粟裕同志永远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学习的楷模。
(1994年12月25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