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
1984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文章:
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沉痛宣告党和军队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军事家粟裕同志逝世
尊重粟裕同志生前意愿,决定丧事从简,不举行葬礼
新华社北京(1984年)2月10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粟裕同志,因病于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粟裕同志1926年从事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班长、连指导员、营党代表、团长、团政委、师长、师政委、军团参谋长、闽浙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支队副司令、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和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中区和苏浙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1949年5月以后,还担任过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从1951年12月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粟裕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他还是第三届、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粟裕同志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过一系列重大的战役、战斗,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粟裕同志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期间,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保卫和巩固我国国防,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期间,认真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对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进行了新的探索。粟裕同志因重病退出第一线之后,仍然关怀着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表现了一个老战士对祖国安危的高度责任感。
在十年动乱中,粟裕同志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他衷心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十二大确定的伟大战略目标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前途,满怀必胜的信念,并和老同志互相勉励,要为党为人民发出最后的光和热。
粟裕同志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他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党的原则,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和蔼可亲,待人以诚,关心群众疾苦,是干部战士的知心朋友。粟裕同志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
粟裕同志生前曾表达他的意愿,在他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他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战斗过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尊重粟裕同志意愿,决定丧事从简,不举行葬礼。
粟裕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他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希望全党全军同志化悲痛为力量,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军队建设新局面的实际行动,来悼念为大家所敬爱的粟裕同志。
(《人民日报》1984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