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争,全国人口锐减,特别是中原一带,情况尤甚。是时的南阳,总人口才两万多人。邓州更惨,仅剩下四五百人,致使大片土地荒芜。为改变这一现状,明政府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迁山西、江西、太湖一带的百姓入中原。这其中,有一个叫习思敬的,来自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新干县),迁到河南邓州的堰子里(今十林镇习营村)开荒种地。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习姓现已发展为数千人的望族。且不说迁居淅川、桐柏两县,以及湖北、四川、青海、山西、陕西、北京、甘肃、新疆等省、市的习思敬后人,单就留居邓州十林、张村二镇的就达2600多人,其中居住在十林镇习营村的最多,达1300人。这些习思敬的后人,均尊习思敬为一世始尊。习思敬之墓,今仍坐落在习营村的西南隅。在习思敬墓的南边20米处,建有习氏祠堂。每当清明节,不断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习姓后裔到习思敬墓前烧香祭祖,追思先人。
习仲勋,就是习思敬的后人。习思敬生汝华,汝华生希诚,希诚生元闻,元闻生钦俊,七传至国科,生子四人,第四子名玉策。玉策生永盛,永盛生老虎(小名,是否还有其他名字,已无人知晓)、宗德(即习仲勋父亲)和宗仁。
清光绪二年(1876年),南阳大旱,庄稼绝收,赤地千里。在此后的几年内,加之又闹土匪,乡民纷纷远逃。习永盛便夹在这些难民之中,带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了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附近的南堡子暂居下来。
习永盛来到淡村乡后,先是做小买卖,聊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习永盛真正在陕西站稳脚跟,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后。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时在甘肃提督董福祥部下当兵的习仲勋的大伯习老虎,因护驾有功,在慈禧太后返京之时,受赏得到一些银两。习老虎顺道回了一次家乡,并留下60两银子,再走以后便音讯全无了。习永盛便用这60两银子买了一些地,在中和村正式定居下来。
1913年10月15日(农历九月十六),习宗德喜得一子,根据谱系所列“国玉永宗、中正明通、继述承显、尊守从荣”辈分,取名中勋。1926年,习仲勋就读于立诚公学高小部时,级任老师严木三先生认为“中勋”含有“中国的元勋”之意,遂给“中”字加了个“人”字旁,取意为人中正,处事公道。
习仲勋出生于陕西富平,终其一生未曾涉足过南阳,但他对家乡十分关注。早在1939年,习仲勋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专员公署专员时,听说邓州十林有个族叔叫习宗斌,在内乡民团当副团长,便写信邀他去关中。但由于交通不便等种种原因,习宗斌未能成行。
1958年6月15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随周恩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休息时谈到了河南。他说:“我的祖籍在河南邓县(1988年改为邓州市)。是时,祖父只有二亩半地,日子过得很苦,加之天灾、匪祸不断,全家逃到了陕西富平。”
1986年5月15日,邓县县委书记殷文欣赴京参加全国信访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习仲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会议正式召开之前,习仲勋想起这次有“老家人”出席会议,便问道:“河南邓县谁来了?”
殷文欣站起来答道:“我。”
习仲勋问:“你担任什么职务?”
殷文欣答:“县委书记。”
习仲勋赞扬道:“你们的信访工作做得不错。”
殷文欣答:“做好信访工作是我们的责任。”
习仲勋满意地点了点头。
习仲勋关注着家乡,家乡人也在关注、思念着他。习永盛离开邓县时,把长女留在习营,后嫁于贾楼赵姓人家,生子三人:天勤、天俭、天省。20世纪40年代初,日寇大举侵犯南阳。正在中学读书的赵天俭,不得已辞学北上,到延安参加革命。他之所以选择去延安,习仲勋当时在那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巧的是,那时正赶上延安整风,在康生的直接领导下,大搞什么“肃奸”、“反特”和“抢救失足者”运动。赵天俭亦未能幸免,死在狱中。直到42年后,习仲勋与赵天俭的堂侄赵清理谈起此事时,还唏嘘长叹。
1930年,由村治派首领彭禹廷发起,成立了宛西四县(镇平、内乡、淅川、邓县)联防司令部,由内乡民团司令别廷芳出任联防司令部司令。自此,别廷芳势力扩张到邓县。邓县民团连长习相斋起而反抗,欲暗杀别廷芳。事泄,习相斋逃奔延安,由此参加了革命,曾一度与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共事。
1953年9月,在河北三河县(今三河市)工作的习相斋,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习仲勋同志任政务院秘书长”,激动不已,当即给习仲勋去了一封信。习仲勋马上回了信,邀他到家一叙。第一次见面,两人一谈便是5个小时。自此,两家常来常往,就连习仲勋遭受迫害的日子里,也没有断绝来往。习相斋去世后,孙子习良钦一直与习家保持联系。
与习仲勋联系较多的还有习营的习中铭(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傅作义部队,后随傅作义起义)、贾楼的赵清理。赵清理是习仲勋姑父的侄孙,按辈分应该叫习仲勋表叔。赵清理娶妻习清芬。习清芬属于“正”字辈,比习仲勋低一辈。
1958年,赵清理去北京中医教研班进修,通过习中铭的引荐,第一次见到了习仲勋,自此常到习仲勋家走动。是年,习清芬去北京探亲,一住便是3个月。那时干部的口粮一月才发29斤粮票,硬生生添了一张嘴,粮票如何够用?于是赵清理由习中铭带着去见习仲勋,开口便道:“侄女在这住,不够吃,你给点粮票吧!”习仲勋笑着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