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是谁书写了天安门上的巨幅标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揭秘:是谁书写了天安门上的巨幅标语?
2009年02月02日 14:4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21年8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的钟灵,又名钟毓秀,他早在1938年7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钟灵还是一个年仅17岁的电话接线员。后来上级决定让钟灵到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就让他留在陕甘宁边区做文化教育工作。后来钟灵在延安各报刊发表木刻、漫画作品多幅,并设计了“宝塔山”邮票。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开国大典前,周恩来副主席和胡乔木同志决定在城门正中间的门洞上方挂一幅毛主席的画像,画像两侧的城墙书写巨幅标语。由于当时国徽方案尚未通过。于是又临时决定在悬挂国徽的位置上悬挂大会横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钟灵当时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兼会场布置科科长,大会会标和两条大标语的书写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身上。接到在天安门城楼书写标语的任务后,钟灵憋足了劲,决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钟灵可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大的字。两幅标语是写繁体还是简体字呢?虽说解放区已经流行简化字,但刚解放,北平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使用繁体字。为了照顾大多数,钟灵决定仍用繁体字书写这两幅标语。

  在做书法之前,钟灵先是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门城楼的长度,之后操起剪子,用布剪出宋体字。然后,他又充当木工教练,指导木工按照比例锯好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下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这样,使得标语挂上去并通电后,即便是夜晚从远处看,也能一清二楚。

  但是,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多,一条是9个字,另一条却只有8个字。写出来捧上去两边应当是对称的。如何使它对称?这叫钟灵大伤脑筋。钟灵在实际步测中发觉,天安门的九间门楼其实宽窄不是等同的,实际上门楼的中间部分最大,四六间梢宽,三七、二八、一九间依次递减,但在人们的视觉中,却感到左右四间是对称的。五百多年前的城楼设计者肯定是巧妙地运用了视错觉原理!天安门设计的智慧之光,也射进了钟灵的心灵:两条标语的字距不也可以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安排吗?

  这是钟灵平生第一次写这么大的美术字,他严谨而认真,用尺子和铅笔,整整写了两天。字体采用的是庄严、大方的宋体美术字。1949年9月底,两条巨幅标语赫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标语的字大约有二米见方,至今钟灵还清楚地记得“中”字的中间一竖,做出来比站立的一个人还有余。

  接着,天安门城楼重檐中间,也就是后来悬挂国徽的地方,挂出了一个巨幅红布标,上面写着大约一米多见方的17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这当然也是钟灵的书法杰作。

  开国大典之后,会标当然撤掉了,两条标语要不要撤掉?钟灵向周恩来总理请示。周总理看了看天安门的会场设计图,最后决定:把天安门两侧的标语留着好一些,但可以把东边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改“"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周总理的决定太英明了,这一改不但包涵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也使两边的标语字数相同,设计书写时字的间距也是一样的,完全对称,更加美观。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社会上许多繁体用字都逐渐改成了简体字,在1964年国际劳动节前夕,天安门标语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改变。但那时钟灵已离开中南海,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之职,天安门管理处是通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余心清局长(也是国家典礼局的局长)找到他,下达了要把“华、国、万、岁、世、团”六个字由繁体字改为规范简体字的任务。因“万岁”是重复的,实际上在制作时要改8个字。从这次改字体后,这两条大标语40多年来一直没有再改动过,当然灯箱的维修、更换就不止一次了。

  天安门的这两条大标语,保存时间之长,所处地位之显要,并且被认为是宋体美术字书法的典范,这都是当初钟灵书写时始料不及的。

  (来源:《党史信息报》镜周刊第634期)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