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相声要是还只知道郭德纲和德云社,那可真有些老土了。从去年11月开始,凭借贴近年轻人的语言、轻松的舞台风格、独创的幽默相声剧和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传播,一个名叫“嘻哈包袱铺”、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相声团体在京城悄悄地火了起来,在京城众多媒体的跟捧之下,这群脸上写满轻狂和自信的“80后”,如今正享受着草根变明星的舒爽和自豪。而去嘻哈包袱铺听相声,也正成为北京年轻人休闲约会的新时尚。
听众多是“80后”
王惟演唱歌曲《天高地厚》,程景林表演京剧《贵妃醉酒》,李明刚用天津快板说《黛玉拜四方》,高晓攀和庙乐队则用朋克音乐演绎《游击队之歌》……1月17日下午,嘻哈包袱铺封箱演出暨“嘻哈风云榜中榜”反串专场让到场的观众笑破了肚皮,提前找到了过大年的感觉。
为了听一群热爱相声的“80后”用最流行的语言讲述时下热门的事,大家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赶到嘻哈包袱铺的大本营、位于北京鼓楼附近的一家老茶馆广茗阁。现场比传说中还要火爆,多家媒体到场,摄像机长枪短炮地在最后一排一字排开,场内听众多是“80后”,其中女性占到了七八成,她们大都是赶来一睹“掌柜”高晓攀“芳容”的铁杆粉丝“攀丝洞”。
嘻哈包袱铺的相声“好看又好听”,这是观众对嘻哈包袱铺的评价。好看是因为高晓攀“是相声界最帅的”,好听是因为嘻哈包袱铺的相声既时尚又亲切。开张仅仅半年时间,人气就瞬间飙升,一周3场,每场演出180张坐票、40张站票,个把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一张20元的票,黄牛党一转手就是60元。
除了看演出,上门合影签名、拜师学艺的粉丝同样踏破门槛。“在嘻哈包袱铺,我们和观众不是简单的演出与看演出的关系,而都是朋友。只要观众喜欢,也可以上台来说上两句。”高晓攀说。
传统现代“打包”卖
和传统相声比,嘻哈包袱铺内容很新潮,照嘻哈包袱铺主持人徐滔的话说:“观众来这里是听新闻,看热闹,寻找‘80后’的集体共鸣。”
“不卖火柴,不卖香烟,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嘻哈包袱铺广告语要多贫有多贫。高晓攀说,最初成立这个团队就是希望带着观众寻找快乐的根源,而给这个团体取名“嘻哈包袱铺”,正是表示了他们要与传统相声区别的决心。
嘻哈包袱铺成立于2008年5月17日,现在团队里有27人,专业业余都有,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因此他们创作的相声段子里融入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词汇和内容,推广方式也都是贴吧、豆瓣群、开心网、官方网站、QQ群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现代手段。
“现在还像老先生那么说,观众看吗?京剧不变革,现代的年轻观众看吗?昆曲不加新的元素,还有观众吗?每个时期的相声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高晓攀说。嘻哈包袱铺有一批原创的现代相声,其中的戏曲部分都与时俱进地被流行歌曲代替了。《新十点钟开始》《爱情宣言》《我开始努力了》《708090》《寻找桃花源》《高大夫热线》等,这些相声不仅穿插了贯口儿、快板、“反正话儿”等传统相声技艺,还将最新最流行最前卫的网络热词编了进去,甚至“三鹿奶粉”“山寨手机”这些时事焦点也没落下,难怪有媒体热情洋溢地夸他们的相声可以当新闻听。
仅有嘻哈还不够
“我们现在的相声专场每张票价20元,相声剧则为30元。说一场,平摊下来每人还挣不到100块钱。”高晓攀说,不少人为了养活自己这个“理想”,还要靠主持婚礼等副业维持。但因为“打心眼儿里喜欢相声”,这群年轻人还是走到了一起,支持他们往前走的就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寻找“相声的乌托邦”:让热爱相声的年轻人吃上饭,没有后顾之忧地一直从事相声这个行业,让每个来听相声的人都能找到乐子。
尽管据高晓攀介绍,新编的段子仅占他们演出的40%,60%依然是传统相声,但还是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嘻哈包袱铺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照抄照搬的现象太严重了,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对这个“80后”相声团队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软肋。时尚有余,传统不足,且在演员与观众的拔河中,作品格调显然会有被观众拽着往下走的嫌疑。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姜昆对嘻哈包袱铺表示了肯定的态度,但他同时指出,草根相声应注重内容健康,“别越说越低,越说越脏,越说越黄,那就没意思了。”
特约记者 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