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杜致礼一见钟情 对国"有生应感国恩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杨振宁与杜致礼一见钟情 对国"有生应感国恩宏"
2009年01月21日 0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1992年) 中新社发 赖祖铭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月21日电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日前作客凤凰卫视,畅谈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颗“我的中国心”,“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同时,他还回忆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交往的轶事。本期节目内容摘录如下:

  陈晓楠(主持人):刚刚过去的2008年岁末,我们摄制组有幸和杨振宁先生相约,在他清华园里的归根居里拜访了他。其实之前我们就知道,能够得到采访杨振宁先生的机会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儿,因为杨老实在是太忙了。在2004年秋季,杨振宁教授亲自带了一学期大一的新生课,当时反响非常热烈。而前不久呢,他完成了他最新的作品集《曙光集》。现在他也还是每天要去清华研究中心上半天的班。一个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他的精力、他的活力真的不亚于任何的年轻人。在杨先生高大宽敞的客厅里,我们坐下来聊了整整三个小时,而整个采访中杨老他的思维之敏捷、记忆之清晰、言谈举止间的生动与活力,真的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不得不叹服。在杨振宁先生徐徐的讲述当中,我们感受着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如果没有学术活动,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大师每天都会走在清华园这条路上。这是一条从家通向办公室的路,也是一条他在心里梦回了千百次的路。

  1971年的乒乓外交,让敌对了二十年的中美关系以民间交往的方式,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这一年也成为杨振宁人生里的重要转折。

  陈晓楠:在1971年的时候,当时您是感触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迹象让您动了要回国的念头?

  杨振宁:在71年的时候最重要对于我有大影响的是乒乓外交。然后又过了不少时候呢,《纽约时报》登了很小的消息。说是在那个以前呢,美国人的护照上有一项是说这个护照在底下这些国家不能用,其中一个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我记得有四个国家。突然报纸上登了一个小消息,说是那个不可以用的那个国家的名单里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消掉了。那么这个很显然我能看出来,那么点小的消息您都看到了。很小的一个消息,我注意到了。所以我就知道啊,这是现在有文章在里头。

  正是这种敏锐使1971年成为杨振宁人生里的重要转折。他立即计划重回故土,成为中美冷战期间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科学家。这也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美的外交前途铺陈出浓重的一笔。而杨振宁之所以做出了这样在当时看来很大胆的举动,则缘于一种纠缠于内心深处多年的中国情结。

  1945年,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中华大地上到处是欢庆胜利的喜悦。也就是在这一年,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大读完了硕士学位,并顺利通过了清华的留美考试,即将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

  陈晓楠:当时您对自己的未来跟前途是怎么看的呢?

  杨振宁:我非常自然的一条路呢,就是像我父亲他们那一辈,他们都是基本是百分之百的念完博士学位,或者念完博士学位做了一两年博士后以后,都回到中国来,变成了教授。所以当时我自己感觉,我的父母,我的老师都觉得杨振宁将来的前途呢就是他出去留学,再回来做教授。

  陈晓楠:1945年的时候,离开家乡的时候,当时离别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杨振宁:只知道当天要飞到第一站到印度。那么我还记得很清楚,家里头收拾行李什么的都是我母亲管。她不讲话她就把行李什么的都整理好。我记得很清楚大家都没有流眼泪,大家都是很紧张。然后就送我到门口。可是只是我父亲一个人跟我坐了两辆,昆明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电车,只有人力车,所以叫了两辆人力车,我跟我父亲就到了那个公共汽车站。我就上了这个公共汽车。然后我就看见我父亲就被人挤到后头去了,就看不见了。然后在里头跟同学讲起话来,差不多搞了一个钟头。我那时候就看不见我父亲了,突然我旁边那个美国人,跟我说你父亲在那儿,我回头一看呢,他挤到前头来了。那么他这个我父亲瘦瘦的一个人站在那儿,我才知道他已经在那儿等了一个钟头了,所以一下子把我憋下来的一个早上的感情呢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抗战八年,几度流离失所的亲人;西南联大里,情谊深厚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为了追求科学,只能短暂的离别,然而这只是一场短暂的离别吗?

  陈晓楠:那个时候没有想到再回来是二十多年之后了?

  杨振宁:是。在我做博士后的时候呢,朝鲜战争发生了。朝鲜战争一发生呢,美国的总统杜鲁门呢就有一个法令出来,说是在美国,中国血统得到理工博士学位的人,不准回国。他这个道理呢是因为觉得理工的人,回去也许帮中国有武器制造什么这一类的。所以像我这一代的人在那儿,多半的人这些留学生都滞留在美国。

  想起家乡,想起家人,杨振宁总会哼起一首歌。一首父亲教的歌。

  杨振宁: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这个歌的调子跟它这个字,我想是一代的青年人受到很多影响的。

  陈晓楠:那个时候在美国华人作为一个学者来讲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当中能感受到歧视吗?还是非常平等?

  杨振宁:我当时要想买一个房子,就是五十年代,后来我已经交了定钱。后来那个盖房子的人说是他要退这个定钱给我,为什么缘故呢?他说周围有些别人来看房子,听说有个中国人买了个房子在那儿,他们就不愿意买周围的房子,这当对他的影响很大。我当时气得不得了,找了一个律师,说是要打官司,那个律师说这个官司你打不赢的。因为没有一个这个地皮当初的地契里头,没有一项说是不可以有种族的歧视。所以他说这个打不赢。

【编辑:宋方灿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