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外曾祖父是更有名的李鸿章,父亲是旧式才子,母亲是新派淑女,还有剩女姑姑、弃儿弟弟。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讲述了与张爱玲有关的一群人——她的祖父、父母、姑姑、弟弟,还有两任丈夫。借对他们性格、际遇的观察,走入他们的人生,通过他们与张爱玲的情感联系探求张爱玲独特的心灵世界。
“三高”女子
何必愁眉苦脸地活下去?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一直到七十八岁才把自己嫁掉,可谓把剩女做到极致,而她成为这样一个超级剩女的原因,和她最后所嫁的这个人有关。
传说张茂渊很年轻的时候,去英国留学,邂逅一位名叫李开弟的青年才俊,坊间颇有一些文章,用湿漉漉的文笔(一半热泪一半口水),描述那初见的辰光,该男生怎样对她大献殷勤,风起的时候为她披衣,寂寞的时候为她诵诗。总之她很自然地爱上了他,可惜没有“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的幸运,李开弟早有婚约在身,如同画展上标注了“已售”的佳作,其他人只有看看的份。
不管怎样,这故事都不出“守望终身”这美丽的俗套,但是,从张爱玲以及张子静的字里行间里读出来的“姑姑”,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她的剩女生涯,也许与这个男人有关,但,那不见得就是全部。
1928年,张茂渊从国外归来,这一年她二十六七岁,名门出身也许反倒是一种连累。《围城》里方老爷子的看法是,女中学生应嫁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应嫁男留学生,至于女留学生该嫁给谁,方老爷子没有提出适宜的方案,大概他觉得这类人属于天生嫁不掉的一类,不说也罢。
用现在的话说,张茂渊是一“三高”人士。高学历:不知道她在欧洲拿了个什么学历,反正是一留过洋镀过金的海归,盖得过普通女学生;高收入:遗产也应该算一种收入吧,打了折仍然不菲,再说她还是职业女性,一度在电台读社论,工作半小时,就能拿几万元的月薪;高门槛:这里还得引用方老爷子的话,他说,嫁女须胜吾家,娶媳须不胜吾家,更加通俗的话叫,抬头嫁女儿,低头接媳妇,对张茂渊这样的名门之后,免不了要给予敬而远之的待遇。
虽如此说,只要愿意俯就,这世上就没有嫁不掉的女子,张茂渊的问题在于第四高:“心气高”。张爱玲说,她找起事来,挑剔得厉害,因为:
如果是个男的,必须养家活口的……怎么苦也得干……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赚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什么呢?
她不把惯性考虑在内,不把闲言碎语他人的眼光考虑在内。
不肯俯就的女子,唯一的出路是让自己爱上对方,我知道在张茂渊心灵的城池之外,始终有李开弟的身影徘徊,但这位守城者的功力,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强大,令她不胜凄惶地等了五十多年吗?
张茂渊不属于这类人,她似乎更喜欢把传奇现实化,把传说中人正常化,比如她老爸张佩纶,仕途上是混得倒了点,但是和李鞠耦人所共知的爱情传奇,却为他失败的下半生增光添彩,动辄在日记里晒晒幸福。少女张爱玲对这段“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很来劲,缠着张茂渊说家史,张茂渊却很煞风景地来了句:“我想奶奶是不愿意的。”
一句话,将那个勇敢追求传奇恋情的母亲,还原成无数心不甘情不愿地执行父母之命的旧式女子中的一个。
这就是张茂渊,她太真实,这种真实与勇敢相伴。这份特质,一部分来自于张佩纶的遗传,另一部分,则与她走过的路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