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话里,表示“躲藏”意思的“ya”字怎么写?表示“剩余”的“ting”字怎么写?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大学第二届国际上海方言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语言学家对《上海话大词典》进行了审定,以往这些“说得出写不出”的沪语统统有了对应文字,上海话难写的尴尬历史宣告结束。
上海大学教授钱乃荣介绍说,此次审定的“写不出的字”共有52个,之前从没有对应书面语。专家将其分为“写不出字的名词”、“打不出的字”、“写不出本字的动词”、“写不出字的形容词”和语气助词、拟声词等几大类,而选定的替代字读音和上海话读音基本相近。
在这批借用字中,“打不出的字”所占比例最大。如表示 “歪斜不稳欲倒”意思的“圮”字;表示“雨雪因风吹如雾散飘进来”的“抨”字;表示“剩余,留”的“挺”字。
其次为 “写不出字的形容词”,如表示“背曲”的“佝”字;表示“倔强”的“艮”字;表示“气喘”的“吭”字。此外,“壮”被用来表示“胖而突出的样子”;“生砰砰”被用来表示 “态度生硬”;“汤汤”被用来表示“被雨完全淋湿的样子”。
在“写不出本字的动词”中,表示“躲藏”意思的“ya”字被确定为“迓”;在“写不出字的名词”中,“”字用来表示“积垢”意思。
记者发现,上海话中用来骂好动的人的“活狲”用了“活”字,之所以不用“猢狲”的“猢”字代替,钱乃荣解释说,这两字读音差异较大,用“活”字更为接近它在上海话中的读音。
记者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