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来天,是奥巴马在太平洋彼岸就职的日子。这位美国新任总统十几年前写就的《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昨天在京首发中文版。这是奥巴马唯一亲笔授权的自传,成稿于1995年,译林出版社于2007年获得该书中文版权,这些时间“节点”,注定了它与《无畏的希望》等“施政纲领”类传记有所不同。
《我父亲的梦想》译者王辉耀称,奥巴马身上有强烈的“美国梦”,“这让书有了励志的效果”;其实,该书流露了不少早年奥巴马对自我身份的困惑。《我父亲的梦想》从父亲之死开始写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便是奥巴马“母亲像牛奶,而父亲像煤炭”的身世。父亲为肯尼亚留美学生,在奥巴马两岁时离他们母子而去,使奥巴马成为母亲家中唯一的“黑人”。第二部分是奥巴马在芝加哥南区三年的社区经历,他屡屡受挫但次次坚持,并由此真正开始了对美国社会问题的思索。第三部分是奥巴马的“寻根之旅”,这发端于他与同父异母妹妹在纽约的见面。就读哈佛大学法学院之前,奥巴马带着“一个西方人,西方却不是我的家;一个非洲人,非洲却是陌生的土地”的疑问,远行肯尼亚,“坐在两个坟墓之间哭泣了很久”,最终“知道自己是谁了”,随后感言“我的问题也是兄弟们的问题”。
《我父亲的梦想》这本书的命运,躲藏在奥巴马的个人命运之后。据出版社介绍,1995年,奥巴马当选《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非裔美国人社长,他也因此收到出版商的预付款,获邀写书。他选择书写“自己的家族故事以及我为这些家族故事而作出的努力”。该书初版时好评如潮,但销售状况平平,甚至未能达到奥巴马预期,这让他放弃了打小就有的作家梦,专心公共事务。
直至2004年,奥巴马在参选州参议员时发表演说一举成名,这个多少有点势利的社会才开始留意他曾经写过些什么。此后该书便一版再版,光美国就出了8个版本。1995年销量寥寥的首版摇身变成“珍藏版”,若有当年签名,一本《我父亲的梦想》现已市值5000美金,“这在经济萧条的时代不得不被视作一个可观的数字”。2006年,该书由奥巴马朗读的“录音版”还荣膺艾美奖。2008年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该书便在全球“炙手可热”起来,“即便在低迷的欧洲书市,也是一抹亮色”。
(记者: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