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岐山县周公庙考古现场传来喜讯,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天井院落遗址,并以三维动画形式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灰坑下发掘出天井院落
在周公庙广场前200米处,考古工作者勘探发现了前仰韶时期到西周晚期的先民居址遗存。在这处先民的生活遗址上,考古人员先发现的是仰韶时期的灰坑,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点的石器、陶器出现了,草拌泥糊着的墙壁上白灰面出现了,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出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在考古队员眼前!
在考古人员带领下,记者下到了5000年前的先民家里“做客”。这是一个有80多个平方米的院落,地面光洁坚硬。院落内的地面上分布着柱洞,不难想象这里曾是顶着茅草院顶的木柱。环顾四周,正面是两座大小相同的窑洞,窑洞高两米左右,面积10多个平方米。地面显然用火烧烤过,上面涂抹有白灰面。窑洞内壁非常平整,让人惊奇的是,墙壁上一米高的白灰涂抹得整整齐齐,与现代人装修房屋做的墙裙一模一样。整个遗址内,共发现了一个火塘,四个壁炉式火灶,其中一个火灶位于北边的窑洞内。还有一个存放火种的小地窝,位于东边窑洞的一侧。
通风透亮的庭院内,摆放着主人随时要用的石制生产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品;装修考究的居室里,壁炉式火灶内的灰烬似乎还冒着青烟;一条小狗悠闲自在地卧在门前,更为这座小院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面对先民们如此讲究的居室,周公庙考古队副队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兴奋地说:“我们的感觉就像是穿过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5000年前,成为这位先民家里的不速之客。”
雷兴山教授表示,发掘没有搞完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是距今近5000年前的天井院落!“我们只是判断这里有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先周文化、西周文化,是一个经历了非常长的历史时期的一个先民生活居址遗存。按照常规,龙山人的遗存只能叠压在或者打破仰韶人的遗存,再加上过去关中地区很少发现同类遗存,因此,好长时间我们对此遗址的性质没有定论”。
周公庙考古队队长、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说:“作为龙山时期的一家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面积如此之大、设施如此完善、保存如此完整,在关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于研究探讨当时社会及其家庭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天井院落中藏有秘密
5000年前先民的院落打开了,但是,埋藏了5000年的秘密考古人员至今还未揭开。一是院落是怎样废弃的?据介绍,考古人员发掘时,在庭院一侧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石器、陶器。石器包括石铲、石凿、石刀,陶器有盘、罐等,这些都是古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按说,正常情况下古人如果要搬家,是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带走的。可是,这些东西都还摆在庭院当中原来的位置,似乎还在等着主人的归来。那么,是什么原因要将它突然废弃了呢?是天灾?人祸?二是小狗是怎么死亡的?在考古人员做的三维动画遗址复原模型图中,记者看到在靠近东边窑洞的门口处有一只小狗。考古人员介绍,发掘中,那里确确实实留有一只小狗的残骸。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主人搬迁时竟连狗都没有带走?又是什么天灾人祸,让机灵的狗都难以幸免而被埋在了地下呢?三是人的身首为什么分离?在庭院之中,考古队员们还发掘出了一具人骨。这是一具35岁左右的男性骨骸。令人惊诧的是,他的身首是分离的。这个男性是否就是院落的主人?其身首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死于非命?还是其他原因?徐天进教授说,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朝前夕到夏朝初期。也就是说,龙山文化处于夏王朝建立的“前夜”,是社会剧烈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印记,或多或少地也会烙在这个四口,也许是五口之家的院落里。对于这些谜团我们期待着考古工作者慢慢揭开。
孙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