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还该不该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这些天无端端地又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闹话题。所以说“无端端”,因为这不过是某个电视台主持人散发的言论;所以说“又”,因为前两年的时候,这话题曾经热闹过一回。
那一回是不知道什么人说,龙,dragon,容易被西方误解,应该放弃,换个别的。换个什么好呢?因为难定,当时还“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现在好了,因为正式落户台湾的“团团”、“圆圆”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最新标志,管你学术界研究到哪一步了,这位主持人便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自己的高论:熊猫。这种信手拈来,老话说就叫“得来全不费功夫”。问题果真这么简单吗?此主持人虽然并未道及“图腾”二字,但他的意思很清楚:龙已经成为非常固定的中国象征。
图腾,totem,是文化人类学里的一个概念,来自北美印第安人语言的译音。做图腾的物并无限制,动植物,无生物,都可以。不管是哪一种,它一定都跟本氏族祖先的生产和生活发生过密切关联。也就是说,图腾崇拜不是凭空产生的。对本氏族内部而言,它是自己选择的想象中的始祖或保护神;对外,它则是此氏族区别于彼氏族的标志。龙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人认为起源于蜥蜴,从七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两千年前的辛店文化,出土酒器的口、肩、耳部,往往都饰以蜥蜴纹。蜥蜴擅长捕食蚊蝇,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原始人类以“比拟巫术”的交感作用达到驱除蚊蝇的目的。也有人认为虹可能是龙的最直接原型,农事对雨水的要求与春季雨后之虹产生的联系,逐渐确立了龙的形象。诸如此类。
总之,前人把龙作为图腾崇拜,虽然具有相当的“功利性”色彩,但在生产力谈不上发达的时代,他们的世界观就是如此,构成了“与天斗”的强大精神支撑。重要的是,世世代代地沿袭下来,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进而转换成凝聚民族向心力的认同标志。侯德健先生那首脍炙人口的《龙的传人》,概括得最为精辟。“龙的传人”,正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最形象的标志。那么,它与当今是否适合“代表更加开放与自由的当代中国”,不仅完全属于两个概念,而且任何个人都还不能轻率地作出结论。而明白了图腾的“历史”,可知发布“更换”这样的言论,贻笑大方。在图腾问题上,是不能讲与时俱进的。大熊猫憨态可鞠,人见人爱,那是另一个话题。民族图腾是根深蒂固的,你不能因为龙曾被皇家拿去装点门面,显示过皇权、霸气,而熊猫“基本上没有任何负面的联想”,就想当然地以此代彼。
不久前,山东电视台也有个主持人放出了高论,鉴于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的去世,建议要继续册封衍圣公,还上升到了维护文化传统的地步。宋诗已曰:“灵光殿古生秋草,曲阜城荒散晚鸦。惟有孔林残照日,至今犹属仲尼家。”后两句点睛之笔可以移来今用,散发着历史霉味的东西就不要当作文化来抖落了,那东西只会呛得大家大打几个喷嚏。
潮白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