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仍是“暖冬”,与此吻合的是电影《梅兰芳》的热映:短短半月票房已突破亿元大关,创近年华语文艺片的新高。这部电影究竟如何自有公论,而“梅兰芳热”早就存在了……
1911年,首演一夜成名
对于电影《梅兰芳》,年轻人关注的多是黎明、章子怡“帅哥配美女”,大龄观众则多怀着对梅大师和京剧的深情走进影院的。一位七旬长者买了六张票,他说:“梅先生是俺全家最敬仰的大师,他的演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追溯历史的话,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梅兰芳热”已经持续90余年!
1911年,17岁的梅兰芳在京首演《玉堂春》,一夜成名;两年后,梅剧团赴上海演出,沪上报纸广告版连续多日只登“梅兰芳”三个大字,吊足上海人的胃口。演出果然场场爆满,《申报》称梅兰芳“南北第一青衣花旦”,赞其“貌如子都,声如鹤唳”。梅兰芳身价足令当今明星刮目:出场费高达十根金条!当时北京招待外宾有两大“保留节目”:一是游览长城,二是观看梅剧……任何一位当代顶级明星都无法与梅兰芳受到的推崇媲美!为什么梅兰芳去世47年后,“梅兰芳热”仍持续不衰?这源于京剧独特而深厚的魅力,源于梅兰芳高贵的人格,也源于今人对纯美艺术和大师的向往与怀念。梅兰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力无与伦比!
1930年,首创“京剧外交”
梅兰芳拥有国际视野,他不仅以唯美的唱腔与身段征服国人,也要让“老外”欣赏京剧。他先后到日本、苏联和西欧各国巡回演出,所到之处万众瞩目,使“中国歌剧”———京剧跻入世界戏剧之林。他与泰戈尔、高尔基、肖伯纳、卓别林等世界文艺大师结下诚挚友谊,促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梅兰芳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国粹的大功臣。
为了向美国介绍京剧,1930年梅兰芳自费率团访美。当时美国正闹金融危机,岂料美国人竟对京剧如痴如醉,“梅兰芳热”在全美迅速升腾。在洛杉矶演出《刺虎》,因观众太过热情,梅兰芳不得不谢幕15次!纽约最后一场演出后,观众迟迟不走,争相上台与梅兰芳握手。这一握竟没完没了———很多人握过一次,又排队上台再握第二次!在美国,梅兰芳被称为“伟大的艺术家”、“罕见的风格大师”、“卓越的艺术大使”,与他在国内被称“梅郎”、“小友”、“艺士”、“伶人”、“老板”有天壤之别。洛杉矶波摩拿学院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一向谦虚的梅兰芳接受了这一荣誉,因为它提升了“伶人”的社会地位,增进了中美的文化交流。
78年后的今天,中外文化交流热火朝天,中美关系更成全球关注的热点。近年中美两国元首保持热线沟通,高层互访频繁,我们期待与奥巴马政府继续积极对话,共同推动中美关系良性循环……这一切来之不易,从当年梅兰芳首创的“京剧外交”,到周恩来制定的“乒乓外交”,都功不可没!
1934年,赴河南赈灾义演
梅兰芳是真正的京剧泰斗,他毕生以“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做人”为座右铭,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实现了艺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和文化巨擘,抗战时期他“蓄须明志,息影舞台”,更成永久的梨园佳话。
1934年河南发生水涝、大旱与蝗灾,两季作物绝收,灾民达数百万。在上海的梅兰芳闻讯后毅然率团赴开封赈灾义演。原计划演出三场,因反响强烈追加了八场,演出《宇宙峰》、《贵妃醉酒》、《梁红玉》、《洛神》等十出名剧。河南及周边省份戏迷蜂拥而至,一时交通拥挤,当局只好临时增开客运班次以解燃眉之急。为让普通民众能看上演出,梅兰芳要求降低票价、增加场次,还加演了日场。省府官员也纷纷摘下免票徽章,主动购票入场。梅兰芳将全部所得献给灾民,最后一场的收入捐给当地贫苦的演员。
梅兰芳毕生谦恭好学,精益求精,堪称艺苑楷模。他言传身教,栽培了大批京剧精英。杜近芳音容酷似梅兰芳,深得梅兰芳偏爱。言慧珠曾言:“我们都是‘追’先生,而近芳则相反,是先生‘追’学生。”其实言慧珠也深得梅兰芳赏识,她演梅剧《洛神》,有人说缺乏梅兰芳那种“仙气”,她请梅兰芳传授“仙气”。梅兰芳笑道:“仙气哪能言说道明,它是一种修养……”言慧珠心领神会,按指点细细品读《洛神赋》,又去博物馆品味古画《洛神图》,终于逐渐找到“仙气”。
反观今天某些演员乃至“大腕”,功力不足却自我感觉良好。今天多的是明星,少的是真正的艺术家,更别说举世公认的大师了。“梅兰芳热”为何能持续90余年?这个问题值得人们好好思量。
马承钧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