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日本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日本市场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在上周销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礼物,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侣。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正是所谓的“口红效应”。眼下,“口红效应”一词已经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卖的“口红”。不过想要成为“口红”,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热词——从经济学到娱乐产业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
今年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恰恰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眼下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口红效应”开始显现,“口红效应”一词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口红效应”一词在国内走红,源自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冷眼——想当“口红”不容易
尽管“口红效应”已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新鲜热词,但是国内相关文化娱乐行业是否真能成为那支热卖的口红?
在日本,哪怕大卖的游戏机PSP,也并非“超级口红”。PSP在日本单周销量超过18万台,周增幅100%。但是作为游戏机的PSP,却并没有促进其相关游戏的销量。日本游戏销量排行前50名中,至今依旧只有3款PSP游戏。这就好比DVD播放器大卖,DVD光盘却滞销。
硬件销量和相关内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的“一冷一热”,给国内想借“口红效应”走热的电影产业和其他娱乐行业,泼上了一瓢冷水。
“同样花几十块钱,比起喝咖啡和坐出租车来,还是看电影更有吸引力,可以带来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满足感。”电影行业的“口红”幻想,需要国产电影有好的内容和表现手段支撑。如果没有动人的故事,也不会好好说故事,观众凭什么认定国产电影?前段时间有一部影片依靠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短期内取得了轰动效应,上座率不错。而在第二周放映之际,却票房疲软。某天晚上,上海影城数百人的影厅内,只有七八个观众。
“口红效应”只是眼下众多消费心态中的一种,为文化产品的走红创造了一定的可能。对文化娱乐消费品来说,除了“口红效应”,“内容为王”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
本报记者 王磊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