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朋友,知己
“在吴家花园,我对伯伯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1962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七千人大会上,伯伯又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帽子,这让他更加痛苦。”
彭钢清楚地记得,当时文件发下来,伯伯就坐在办公室里发呆。“我进去时,看到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他把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刘少奇的话给我看,意思是别人都能平反就是彭德怀不行,因为他在国内搞颠覆活动,里通外国。我问他打算怎么办,伯伯说他要上诉。”此时的彭德怀,已经把小侄女视为知己。年龄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彭钢,成了他唯一的倾诉对象。“考虑几天以后,伯伯告诉我,他要用事实说话。不表功,只说事实。所以他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就是人们说的‘八万言书’。后来毛泽东认为这是翻案书,其实他写的都是实情。他在信中有很多地方还做了自我检讨,伯伯一向严于律己,甚至有些不该检讨的地方他都检讨了。”
写完八万言书,彭德怀坚持要求侄女认真阅读,他将彭钢带进卧室里,反锁着门,非常谨慎。“我看了一下午,直到六七点钟,把吃饭都耽误了。他再三问我,记住了没有?我奇怪地说,这些事情我又没有经历过,又不像小说那样吸引人,我记不住。”之后,彭德怀总是有意识地反复在侄女面前,讲述他“八万言书”中的内容。
彭钢知道,此时无论说什么,也无法排解伯伯的苦闷。她陪伴伯伯一起读书:“我推荐《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给他看,挺厚的三大本,伯伯看后还和我讨论主人公巴特诺夫,很多外国人的名字他都能记住。伯伯最喜欢《马克思的青少年时代》,还买了很多本送人。他说那本书写得很真实,既写出了马克思的聪明好学和才智过人,也把他童年时代的顽劣和青年时期一度有过的放荡甚至吃喝玩乐、耍酒风,都描写出来了。他称赞这本书表现出马克思是一个从小就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意志的人,写出了马克思的个性。他认为青年人就应该这样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伯伯的办公室里放满了书,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也有《二十四史》,还有大量的经济学著作以及文学作品。伯伯很爱看书学习,直到他去世前,还在看一本小说《沸腾的群山》。”
彭钢认为,她和伯伯之间的感情既似父女,又似朋友,更似知己。伯伯的无微不至,她一辈子都难忘。“我喜欢游泳,但家里没有热水洗澡,他总是把一盆一盆的水拿到院子里面晒热了,等我游泳回来用。即使父母也很难做到这样。”彭钢工作以后,因为工作地点很远,下班回来后总是疲惫不堪。“伯伯就帮我洗衣服,他说‘反正我闲着也没事’,我听后特别心酸,再也不敢留下脏衣服在屋里。每天上班,伯伯总是一早就把奶粉调好,再把鸡蛋打进去,才敲我的门叫我起来吃;吃完早饭,他会送我到公车站,说就当散步;晚上下班,伯伯已经站在站台上,等着接我了……”每每提起这些往事,彭钢都难掩泪水。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