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季羡林回应丢画风波及北大声明的两段视频经由媒体曝光,沉寂多日的“季羡林事件”再度风生水起。许多人这才发现,北大通报“举报人”手中字画全系伪作,根本不意味着事情的了结。
如果我没看错,视频是新华社记者唐师曾两度拜会季老时拍的,其中一次便是季羡林之子季承13年后和父亲的首次见面。唐师曾在博客上对此早已有所披露。这表明,整个事情并无实质性进展——一方始终认为丢画千真万确,而另一方则断然否认。可事情一开始不就是这样的吗?
一个多月来,不少人多次呼吁此事当由司法介入。遗憾的是,北大校长都换人了,整个事件依然云雾缭绕,口水满天飞。在民意上被假定为“被告”的北大,还在继续自话自说——既对外宣布藏画没丢,又声称仍在进一步调查;可调查一月有余,居然连举报人都没碰过面,也没有去检视那些疑为季老藏品的书画。这种调查的诚意和公信力,可想而知。
北大某“知情人士”指出,调查组接下来要搞清楚“背后是否有阴谋”。(顺便说,代表北大发言的这位知情人士有必要亮出身份)这大概也是许多人想问的。只不过,这显然不是北大单方面可以说了算的。实际上,北大这种做法和说法除了徒增公众反感,还使得事态进一步升级。随着季羡林父子13年未得一见等更多事实的披露,“季羡林藏品疑案”已演化成为“季羡林事件”。现在,问题的焦点不光是藏画是否遭盗卖,更在于一点:北大究竟对季羡林先生做了什么?
人们当然可以如此质疑北大。藏画是否被盗卖乃理由之一;季老三番五次想换秘书,理由之二;儿孙缘吝一面,理由之三;季老有无自主选择——做什么事、和什么人见面的自由,理由之四……而且,这份令人震惊的清单还在增加:日前季羡林授权季承处理有关财产的一切事宜,但北大方面以调查还没有结束为由,拒绝办理蓝旗营一处房产的交接手续,季老的书籍、手稿和字画都在这套房子里。
事情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口水战下去了。一个多月来,有关报道这么多,当事人博客点击至少数百万,可见“季羡林事件”不会轻易被人遗忘。沉默也许是最坏结果,但不消说,在公众无声的关注中,北大的形象也在跳水。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如何启动司法程序。既然北大一再表示欢迎司法介入,如今又称公安机关没有立案是因为“季老不愿意报案”,那么作为季老的家属,季承完全可以直接去报案。——北大虽然为副部级高校,相信也不会动辄拒绝配合或刻意袒护个别人吧?
但我还是那句话,不管结果如何,“季羡林事件”的悲剧已然铸就。人们总说,季羡林先生是国宝,可国宝不是用来供奉的,更不能像文物那样层层包裹、不让见光。这里头可能被掩藏的真相,或者才是整个事件让人最感可悲的地方。
魏英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