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塞林格:活到140岁不是问题

2008年12月11日 09:07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核心提示:“喜欢塞林格的人应该一起住到一个孤岛上。”真正的塞林格迷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知道要再找到一个如自己般喜爱塞林格的人是件很难的事,只是一旦碰到,这两个人却是可以相对两不厌,哪怕从此被一同流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喜欢塞林格的人应该一起住到一个孤岛上。”真正的塞林格迷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知道要再找到一个如自己般喜爱塞林格的人是件很难的事,只是一旦碰到,这两个人却是可以相对两不厌,哪怕从此被一同流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因为有塞林格。因为只要是塞林格的小说,就是好的。只有读了,并且懂了塞林格的人,才会这么说;才会听到有人这么说心里便欢喜起来;才会像我这样有朝一日有机会将他的作品译成中文便深信自己是幸福的了。

  >>>塞林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5岁时入学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7年被做火腿进口生意的父亲送到波兰学做火腿。二战开始后,塞林格中断了写作于1942年从军,并于1944年前往欧洲战场。1946年塞林格回到纽约专心创作。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大获成功。此后,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买下了90英亩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开始隐居生活。

  2000年,塞林格与第二任妻子克莱尔·道格拉斯的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本回忆录》一书,披露了很多塞林格不为人知的隐私。

  他还活着

  2007年初翻译《弗兰妮与祖伊》的时候,编辑告诉我作者通过经纪人对中译本提出如下几点要求:封面上不能有任何插图,不能有除了书名、作者名和译者名之外的任何其他文字,不能有“译者前言”、“译后记”之类的文字。听到最后一条,我只觉求之不得,就差偷着乐了。做翻译本身已是蹩脚的“临摹”(一直坚持认为能读原文的读者千万别读译作),再多嘴多舌地来个译者序就要活活羞煞哉。

  塞林格出生于1919年1月1日,纽约。他还活着。

  我从约我翻译《弗兰妮与祖伊》的编辑大彭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吃了一惊——痴迷于塞林格小说世界的人往往不太会执著于作者本人在这个与我们共同呼吸的现实世界里的一举一动。钱钟书曾把自己比作母鸡,吃蛋的人何必非要一睹母鸡的芳容呢?塞林格并未做过类似的比喻,他干脆逃进了深山老林,他是真的想离人群远一点,这个人群中有太多的人关心他到底有过怎样的童年创伤,或者性取向是否有新变化——我想当然地以为过去近半个世纪里没有再出书的塞林格早已人在彼岸,不想他竟还活着。不仅活着,而且据说他曾有言以自己目前的养生之道,在岸的这边徘徊到140岁不是问题,当然还是住在他那座丛林深处的小屋里,不出来。

  你看不到,是你看不懂

  塞林格自信可以活到140岁的八卦是从一个澳大利亚塞迷克丽丝蒂那里听说的。克丽丝蒂最喜欢《木匠,把房梁抬高些》。翻译这个故事常令我独自忍俊不禁,碰巧那时候刚经历了生活中的一个大挫折,于是更加迫不及待地一到傍晚就开工,那是一天里最开心的几个小时。找克丽丝蒂主要是为了请教翻译《西摩小传》时遇到的几个语言问题,这一篇同《木匠》一起曾在1963年出过一个中篇集,是塞老出版过的四个单行本之一,其余三本分别是他最著名的长篇《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短篇集《九故事》(1961),以及另一个前文提及的中篇集《弗兰妮与祖伊》(1961)。问题有一大半都在我们大嚼意大利菠菜饼的间歇获得了解决,只是书中谈论中国与日本诗人时提到的三位中国古代诗人到底是谁,克丽丝蒂也毫无头绪(其英文名分别被译作Lao Ti-kao, Tang Li, Ko-huang)。后来我同大彭分头遍搜网络,四处“悬赏”,也找过牛津的汉学家,却始终没有下文。最后决定由彭编同塞老的经纪人联系,直接求解于作者。

  前不久接到彭编的电话,他说塞林格的经纪人向他转达了我们关于《西摩小传》中三位中国诗人来历的询问,塞老回答时隔太久记不清出处了,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很高兴收到译者的询问,谢谢。

  克丽丝蒂说《西摩》一篇中的塞林格似乎显得特别自我中心,这我也有同感。说实话,若不是要翻译,恐怕我不会那么仔细地一字一句去读《西摩小传》的原文。如题所示,这是个类似传记的东西,与塞林格其他作品相比,故事性明显较弱,最主要的,作者在文字间的游走颇给人“我行我素”、“不管不顾”的任性感觉——你爱读就读,不读就走人。最近看姜文的新片《太阳依旧升起》,里面的疯妈妈对着儿子喊:别说你看不到,是你看不懂!我立即就想起了《西摩小传》,想起每次读了几页合上书的时候,原来那种感觉就是被疯妈妈掴了几个耳光的儿子的不知所措。

  那么难道说,一整个故事都译下来了,你却说自己没看懂?我不知道。我来打个糟糕的比方——打比方是最难的,不是一等一的作家永远无法用文字实现“通感”,再一厢情愿都没有用——这就好比看凡·高生命最后一年里的画作(1890年),面对着那样出离癫狂的色彩和线条,你战栗,你听到太阳穴搏动的声音——你会对自己说什么?你能对自己说什么?说你懂了?你信么?你还可以把这些画分毫不差地临摹下来,你甚至流泪了,你心里偷偷地说我想我是懂了,你敢说出口吗?你不是作者,你就应该“reads and runs”(“看了就走”,引自《西摩小传》的封背赠言),你最大的安慰或许就是——从今往后,我可以少一点孤单了,既然这个孤零零的星球上还有这样一个创作的灵魂。

  九个故事,九片树叶

  从今往后,我可以少一点孤单了——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我无意间读了一篇发表在《译文》杂志上的短篇小说,读完全文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小说的名字叫“捕香蕉鱼的好日子”,作者的名字也是读完小说再回过头去查的,没错,是塞林格。于是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难怪呢,我想,是个一流的作家呢。读《麦》时年纪太小,只觉得故事那么有趣,文字那么爽气,再没有别的想法。读《香蕉鱼》却正是最没着没落的时候,最分不清是睡了还是醒着的时候,最想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于是一头扎进《九故事》,这仍是我个人以为塞林格最好的作品。我的文字苍白浅薄,无力描摹它的好。

  《九故事》里收入了九个短篇故事,每一个都跟下一个一样好。“好”,是因为“美”。“美”,是因为(让我试一试)故事里的某些人物,他们内心世界中的敏感(对美和丑的敏感)、伤逝(对时间和生命的省度)、最无可救药的孤独(因为他们的敏感和伤逝)以及最无可言宣的渴望(因为他们终究是真的活着),这一切都被作者通过文字组合成一件件晶莹剔透的艺术品,小心翼翼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诠释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如果你碰巧会对这样的人物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那么你自然会爱上这九个故事,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沉淀下来,仿佛九片雪花在无风的山中一片接着一片缓缓飘落。

  塞林格写得用心,我读得更小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漏了几个字,便会错过一个特写的镜头,一处可供无穷回味的匠心。细节是塞林格小说的灵魂。物的细节,人的细节,静态的细节,活动的细节。没有一个细节不是精心设置的,更没有一个细节是可有可无的。

  我又把九个故事都念了一遍,因为考虑是否为本文摘选一些突显细节的片断,但是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喜欢塞林格的人不是已经读过《九故事》,就是迟早会读,然后反复地读,而不喜欢的人总归也是喜欢不起来的。更何况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玲珑的整体,抽出哪一句都是一种肢解。在黑塞的小说里见过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里都藏着一个微型的苍穹。《九故事》中的每个短篇都是一片树叶,是浑然天成的杰作。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英语系讲师,《弗兰妮与祖伊》中文版译者。

  文/丁骏

编辑:张中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