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中国还是“西北风”盛行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把歌写成这样才能好卖,好唱。1989年,音乐电视片《大地情雨》制作组请我给他们配插曲,结果我想了想,当时真是“灵光一闪”,差不多半小时内就把曲子写好了,取了个名字就叫了“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是典型的广东调,整个被雨水淋出来的感觉。跟整体上高亢,硬气的西北风完全是两种路子。结果写完了,录出来,很多行家都说实在太阴柔了。《黄土高坡》作曲者苏越摇着头说:“软绵绵的,儿歌一样的东西,怎么出得来?”但我更离谱,找来了当时就觉得“声音很飘”的刘欢来唱,软绵绵的《弯弯的月亮》,感觉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更巧的是,这首歌的首播又恰逢广州电台推出全国首个流行音乐排行榜,结果导致了歌曲迅速包揽各项冠军,不但在内地走红,还反攻到了香港,现在很多人都记得香港有两个版本的《弯弯的月亮》。
当时整个中国盛行:“西北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现象呢?我分析是因为这片土地跟中国太多的事情有关了。所以那时出现了很多描述这片土地的作品,像《黄土地》,《红高粱》,油画《父亲》等等。
流行音乐与时代从来都是很紧密地结合,所以自然也不能免俗地寻根。当时把陕西民歌的确挖掘了不少,而且挺有意思的,大家也都没觉得土。因为这类歌曲实际上也的确符合当时的不少年轻人的心态。摇滚,在当时,甚至现在有很多人看来都是有些另类的东西,但年轻人需要呼喊,需要发泄他们的精力,而西北风这样的唱法,刚好适合他们,积极,健康向上,充满阳刚。不过西北风作为一种歌坛的形态,出现一批是不错的,但最后演变成“非西北风不唱”就有点过了,这点也挺有意思,其实很多东西,流行歌曲也好,经济方面的也好,甚至影视也好,只要有人开头做了,大家都一窝蜂地跟过去,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弱点。
第二个十年:
回望之后,不停地转身
《亚洲雄风》这些歌曲的流行背后,其实体现着另外一种思潮,就是北京的文化中心意识的体现。
记者:咱们终于说到90年代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件值得说的事情,自然是1990年的亚运会。那次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其实对整个中国流行乐坛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由此就诞生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刘欢、韦唯等众多歌手开始大红大紫。事实上,在那前后流行起来的一些体育歌曲,已经与西北风有着明显的区别了,但与之后1993年、1994年开始的流行音乐高潮相比,又有一定的区别,您是怎么看待当时这批作品的?
李海鹰:《亚洲雄风》这些歌曲的流行背后,其实体现着另外一种思潮,就是北京的文化中心意识的觉醒。北京作为首都,拥有着被称为“正统”的文化,这种文化很不容易被同化。而任何流行文化想要进入北京这个圈子,它也必定要有一个被消化然后再拿出的过程。所以,80年代流行音乐在南方,在广东这边兴起的时候,北京并没有很迅速地跟上,但它的这种“正统”因素一旦发挥,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拥有北京特殊气质的流行元素。所以在90年代初开始,北京就开始爆发了,在那之后第一次流行音乐高峰开始,北京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行音乐中心地位,这与首都的这种特殊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处在这其中,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什么样的东西都有它自己的位置。这就跟广东不同。在广东,就算流行音乐再差,也能占据音乐的半壁江山。
香港人改《弯弯的月亮》,把歌词改成往思乡的情绪上走。其实这首歌的主旨,表现的是一种回望,一种从经济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回望,一种现代人群向自己旧有的精神家园的回望,这种回望,跟寻根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是寻根。
记者:似乎我们还是得回到您的代表作之一的《弯弯的月亮》,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这首歌开始被香港人翻唱了,这在内地流行音乐界的确算个了不起的创举。
李海鹰:被香港人翻唱的,其实是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巫启贤的,另外一个是吕方的。吕方那个版本,其实是华纳香港方面购买的版权。但他们改的时候,把歌词改成往思乡的情绪上走,但对我来说,这首歌根本不是想说思乡。在那首歌写完几年之后,我仔细思考后觉得,其实这首歌的主旨,表现的是一种回望,一种从经济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回望,一种现代人群向自己旧有的精神家园的回望,这种回望,跟寻根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是寻根。在我看来,我们不能否认人们都有寻找精神家园的倾向,我也有。我们国家不是宗教国家,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之前被割裂过,所以更有寻找精神家园的理由。但不论是寻找还是回望,在那个时代,都不会明白自己的心究竟该往哪里摆。就像《一无所有》里面唱的那样,“我曾经问个不休”。
记者:9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它真正的黄金时代。从1993年开始,不管是北京、上海、广州,还是香港、台北,几大流行音乐中心都有非常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产生,甚至直到今天依然都有人在传唱,在这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您的作品,但我注意到,就在1994年时,您居然开始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了———一般情况下,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都是一位创作者开始有些走下坡路了之后,才进行的回顾和总结。但更奇怪的是,在那之后,您还有更加经典的音乐出现……
李海鹰:每个音乐人的创作,都会有高潮和低谷。在高峰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可以写出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东西,结果大家就会把他的这些作品当作这个人的标杆———比如我和《弯弯的月亮》,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在同样的高水平上。我现在觉得,不管是《弯弯的月亮》还是之后的一些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并没有因为一首歌而形成标杆,换句话说,我冲过去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