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家试水网络收费阅读 韩寒声称只是一个"先烈"

2008年12月05日 17:4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2008年 “捷马京桥杯”中国(龙游)拉力赛(CRC)11月9日在浙江省龙游县结束,上海333车队青年作家车手韩寒(右)与领航员孙强密切配合获得国家杯组冠军。 中新社发 赵振清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目前传统作家面临出版瓶颈。文坛主流作家很有可能通过网络寻找到创作生涯的新起点”

  每出新作便成为焦点的“80后”作家代表人物韩寒,日前宣布将携新作《他的国》进军网络写作领域,从而成为试水“网络收费阅读”的首位知名作家。为保证网络阅读的连续性,韩寒表示这部预计10万字的长篇作品,按照合同正以每天上传3000字的速度,完成在网上的连载。无独有偶,在10月中下旬,陕西作家李春平也宣布与某网站签约,将自己出版过的图书放到网上进行收费阅读。一个月后,李春平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多了一万多元,对于传统作家来说,这确是一桩了不得的事件,就连当事人也表示:“我没想到,这么快就在虚拟的世界掘到了第一桶金。”

  网络首发能否带来不菲的收入?

  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坦言,这是一次“试水”。他说,韩寒作品的纸质出版量一般在50万到100万册之间,但如果网络上已经全文读过,读者还会再买书吗?而且书一连载完,盗版就会马上跟进。我们就想做一个实验,到底网络付费阅读和传统纸质出版之间有没有一个互相排斥的关系?

  据悉,韩寒的《他的国》大概免费连载到四分之一篇幅的时候,就要开始收费阅读了。业内人士称,如果按照千字8分钱的收费标准计算,订阅数量若超过千万,网络首发的连载将有可能为韩寒带来不菲的版税收入。但韩寒却说:“我坚信这条路对畅销书作家而言是赚不到比传统出版更多的钱的,我只是一个‘先烈’,意在告诉其他传统畅销书作者,这么干是行不通的”。他说“网上阅读”收入最多也只可能和自己原先的收入持平。他的解释是:“在外国,斯蒂芬金已经失败一次了,何况我的小说没有悬疑,没有惊悚,没有言情,没有色情,没有玄幻,没有大都市,如何用章尾来吸引读者付钱方面我也根本不得要领,我也不会为了网络而改变任何我的小说的节奏,所以,我的书根本不适合网络阅读。所以,要说怎么赚钱就别写我了。”

  网络阅读能否带动图书销量增长?

  如果说韩寒的“试水”是个实例,我们的采访中也能看到另一种结果的实例。

  对李春平而言,谈这个话题是会掩饰不住自己的欣喜的:“一个月内单本图书收费收入过万,这个数字的确很让我惊讶。”早在2003年8月,出版社就把李春平的作品《我的多情玩伴》授权给网络连载,当时纯粹是出于宣传图书的目的,并没有其他的考虑。今年10月,李春平出版新作《玫瑰花苑》,最初也打算按照旧的模式放在网上连载。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VIP付费阅读”正风生水起。好奇之下,他和网站签署了将自己作品作为“收费作品”的协议。新作连载不到1个月,总点击已经超过3131万,分成收入是10100元人民币。

  和许多传统作家一样,李春平对自己作品放到网上阅读的最大担心,就是会不会对自己的纸质图书的销量造成负影响。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对李春平来说显得多余。出版《玫瑰花苑》一书的作家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该书在网络上出色的推广与销售业绩,短短20多天时间里,已在书店售罄,出版社方面决定加印。业内人士称,事实上“网络阅读”能促进传统图书的销售,例如今年一直稳居当当网、卓越网以及各大书店销售排行榜前茅的《藏地密码》、《浮沉》等,都是网络连载的重要作品,因为网络阅读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成千上万读者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作品,所引发的热点既具有媒体传播效应,参与的读者在现实中也进行口碑传播。

  勿让媒介成为文学作品传播门槛

  传统作家接连试水“网络收费阅读”,似乎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文学天地正在打开。不久前,已经有网站与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李佩甫等在内的8位河南专业作家签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张宇的《疼痛与抚摸》上线首日点击就达到近百万,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麦家的小说《暗算》在网上连载,点击量达到9000万。但值得关注的是,如此令人喜悦的情形却依然没有打消大多数作家对网络的顾忌。对此,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目前传统作家面临出版瓶颈。传统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众,畅销作家仅有余华、刘震云等十多位,而这十多位一线作家,已经让小众阅读饱和。文坛主流作家很有可能通过网络寻找到创作生涯的新起点”。这论点呼应了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在上海某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意味深长的表述,“我们可以用‘数字化的挑战’、‘网络阅读分散了注意’等等外围的原因来解释目前文学不景气的生存状态。但传统文学界不能老是一种立场看问题,我们不能让媒介成为文学作品传播的门槛。30年文学走到今天,写的人、看的人发生了变化。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今天文学自身的境遇来思考一些问题?”

  记者 陈熙涵

编辑:宋方灿】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