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兰芳》公映在即,与梅兰芳有关的文化事件均成为热点,而有关他的婚恋故事更是重新成为话题。昨天起,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新书《梅兰芳和孟小冬》正式出版,作者为曾撰写《梅兰芳全传》的梅兰芳研究专家李伶伶,在书中首次撩开孟小冬的神秘面纱,以梅、孟的情感世界作为主题,把二人的人生经历交织穿插在一起,以客观的态度、史家的笔触还原梅孟相恋的本来面目。梅兰芳的家人对此曾给予热情鼓励,并提供了不少细节性史料。
梅孟之分性格决定命运
《梅兰芳和孟小冬》试图还原梅孟相恋的真实面目,它以梅、孟成长发展的两条线索自然展开,从两条平行线到互相交叉,再到渐行渐远,两人的艺术与情感世界相互对照、映衬。一个男人将旦角唱得出神入化,一个女人将老生演绎得惟妙惟肖,两人由戏生情,因情入戏。然而梅孟之恋一开始就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果——首先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战乱不止,婚恋观亦新亦旧;其次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一个有妻有室,一个待嫁之身,一个是四大名旦之首,一个是众人仰望的“冬皇”,他们的遇合注定无法平淡;当然,还因为梅、孟的性格,如同作者所分析:“梅家三代在舞台上饰演女人,梅兰芳性格柔弱而温和,永远的彬彬有礼、谦和从容;孟小冬虽然是女人,但她在舞台上饰演的是老生,角色需要她阳刚、霸气。日久天长,她的性格中刚烈的成分更多一些。这是他俩的不同,也许也是他俩无法天长地久的原因之一。 ”
细数戴孝风波始末
1954年月初,梅兰芳接到噩耗,他的伯母去世了,梅家办丧事,引发了孟小冬戴孝风波。这是他们分手的原因之一:当时,梨园艺人纷纷前往梅家吊唁,有四大名旦中的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每个人都身着孝服,可是,当孟小冬头插小白花,神情哀伤地来到梅家大门口时,却被人拦了下来——连门都不让进,又引来不少人的围观,自觉面子大失。又气又急的她厉言要求面见梅兰芳。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梅兰芳没有站在她一边为她据理力争——他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性情温和的他从不做撕破脸皮的事儿,更主张息事宁人。梅兰芳好言相劝,让孟小冬离开。但在孟小冬看来,梅兰芳不帮她说话,也让她难堪,这使她备受打击,一气之下走到天津。两个月后,辽宁水灾赈灾义演邀请了梅兰芳、杨小楼等京城名伶。有好事者拟让两人再次合作,孟小冬冷冰冰地拒绝了,只同意和尚小云合作。书中呈现的梅、孟因为种种原因,一个日益成为大师,抵达艺术和人生的顶峰,而另一个则日益颓唐,光华渐失,自觉退出艺术舞台。
《梅兰芳与孟小冬》除了为读者交待了一段不了情的发端和终结,更为大家展现了民国时代中国戏曲舞台的繁华和喧嚣。京剧爱好者们可以在书里小过戏瘾,各大戏班、各大门派、各出名戏,俯拾皆是。
梅兰芳卓别林惺惺相惜
梅兰芳与卓别林的见面因为事先不知情而颇具戏剧性。那是梅兰芳抵达洛杉矶的当晚,他应剧场经理之邀到一家夜总会参加酒会,刚刚坐下,便看见不远处走来一个人似曾相识,正思量着,剧场经理过来向他介绍说:“这位是卓别林先生。 ”梅兰芳恍然大悟,立即起身。这时,经理又向卓别林介绍说:“这位是梅兰芳先生。 ”两位艺术大师的两双手紧紧相握。卓别林说:“我早就听到您的名字,今日可称幸会。啊!想不到您这么年轻,就享这样的大名,真可算世界上第一个可羡慕的人了。 ”梅兰芳则说:“十几年前我就在银幕上看见您。您的手杖、礼帽、大皮鞋、小胡子真有意思。刚才看见您,我简直认不出来,因为您的翩翩风度和舞台上判若两人了。”于是,他俩一边品着美酒,一边畅谈戏剧。
一别六载,梅兰芳和卓别林在上海再度见面。当时,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刚刚杀青,又逢新婚,便携妻子宝莲·高黛 (《摩登时代》女主角)蜜月旅行到达上海。老友见面分外亲热,卓别林只在上海停留了一天,梅兰芳几乎陪了他们一天。也仅仅是这一天,中国永远留在了卓别林的记忆中。梅兰芳也难忘卓别林,当他于抗战期间退避后,经常以看卓别林的电影打发难捱的日子,也盼望着与卓别林有再见面畅叙的机会,却终因两人先后离世而未能如愿。□晚报记者 谢正宜报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