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浙江杭州进入初冬,满城金黄一片甚是美丽。 中新社发 引炜 摄
|
11月20日,浙江杭州进入初冬,满城金黄一片甚是美丽。 中新社发 引炜 摄
|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赵晔娇)“西湖要成为杭州人的西湖,中国人的西湖,乃至全世界人的西湖,还需要做很多的减法。”近日,在“2008,相约西湖”文化论坛上,与会的北京大学教授纷纷表示,在西湖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途中,需要拆除高楼大厦等视觉污染物,还西湖一个自然与人文纯粹结合的原貌。
“对西湖来说,周边的环境非常重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说,他到西湖来不下十次,每次来都感觉高楼正在压迫着西湖,当周边的建筑无限制增多时,西湖这一勺水也在无限的缩小。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拿西湖边的建筑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做了比较。“央视新大楼的争议非常大,我曾经问一位投赞成票的国际评委,为什么他会选择这么一个丑八怪。”丁宁说,评委的回答是,这个建筑会成为北京的新地标,与其他七套共同入围的设计案相比,它造价很贵,但是起码在半个世纪以内,没有人会造第二个这么歪的楼,它无可替代。
此外,丁宁表示,西湖文化应该成为一种古典精致的文化。“日本茶道把西方游客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拿着一个杯子转一下,再转一下,茶就不再是一般的茶。”自从杭州开通西湖大道后,火车站与西湖的直线距离只剩下1.5公里,“太过便利的交通,反而使得西湖之旅没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寻找感,游览变成了走过场。”他说。
“西湖需要一种遗世感,而这种遗世感应该被所有接近西湖的人共同感知。” 为了证明遗世感的价值,丁宁举了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与西湖亲密接触的例子。据悉,铁托曾经到过杭州,按照行程安排他只在西湖边上住一晚,但是第二天早晨,他提出了再住一晚的想法。“那时的西湖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是一个幽静醉人的地方,东方的风景同样能让西方人获得愉悦。”
北大教授的看法得到了杭州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的赞同。“西湖要以申遗为契机进行定位。”他说:“如果把西湖定位为城市的一部分,马路越宽越好,如果定位成中国文化的精品,那就要保持基本的文化面貌和构成。”
“西湖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文化标准,如果不突出它的人文气息,西湖是会蒙羞的。”面对西湖申遗过程中,西方评委可能产生的对西湖文化的不理解,王岳川乐观地表示,相信中国和平崛起的时候,西方会更重视西湖文化。(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