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
尽管光绪三十四年时,皇帝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并且自年初患病起,就没有痊愈过,但是种种的迹象表明,这时的病情还不至于导致光绪突然去世。
另外,从光绪的“脉案”所反映,病人的结核病尚未到达最严重的程度,“脉案”中没有任何“吐血”的记载。
当然,光绪死前几天的“脉案”,将皇帝的病情描述得很严重,甚至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今天的一些研究者,则据此认为,光绪纯属正常死亡。
但是不要忘记,光绪的整个治疗过程,全部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当时朝廷任命奕劻主持皇帝的治病事宜。为皇帝诊视治病的大夫,都必须经由弈劻的选定,未经批准,不论是谁推荐的医生,或是太医院的大夫,都不得进入瀛台光绪寝宫。医生开出的处方,也必由奕劻过目。
奕劻这时正是慈禧太后最得力的亲信大臣。试想,如果要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伪造“脉案”,或者写出违背事实的“脉案”,那实在是很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件事值得深思。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两道谕旨:
其一,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其二,授载沣为摄政王。
谕旨颁布之日,正是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慈禧太后死前的两天。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颁布谕旨时,慈禧太后的病情已经极为严重,她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而且,慈禧本人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果不是这样,慈禧太后大可不必匆匆对后事做出安排。因为,当天光绪还发布了一道要各地督抚为他本人举荐名医的命令。从各种征兆看,皇帝不会很快死去。
第二,颁布谕旨时,慈禧太后就已经知道,光绪一定死在自己的前面。换句话说,慈禧这时已经决定,她要看着光绪死去。
道理很明白。如果光绪死在了慈禧太后的后面,那么,令溥仪进宫及载沣为摄政王的谕旨,就等于一纸空文。因为在慈禧太后死后,光绪肯定要改变这个并非出于他本意,甚至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政治安排。
关于这一点,慈禧太后比任何人都清楚。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叫可能改变这个决定的人,死在做决定的人的前面。
事实上,依据慈禧太后的性格和为人,她早就打算这么做了。“戊戌政变”之后,就想置光绪于死地。慈禧痛恨光绪曾要发兵围颐和园,并要将她囚禁。但是光绪毕竟是大清国的皇帝,同一般的政敌不一样。政变后,光绪刚刚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就立刻引起朝野内外,以至国际上的强烈反响。如果皇帝又突然去世,势必要引发更大的社会动乱。投鼠忌器,她不得不隐忍一下。
以后慈禧又多次想方设法废掉光绪的帝位,但依然受到来自各方面阻力而未果。
眼下年迈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慈禧太后已经没有什么再可顾虑的了。
这位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临终前最不希望的,就是因自己生命的结束,而给了政敌光绪以胜利的机会,使他得以重掌朝政,改弦更张。如果是这样,慈禧太后将死不瞑目。
权力是慈禧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政治角逐中,她要永远扮演胜利者的角色。
光绪死后次日,已经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做出了她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决定:
嗣后,一切军国政事,均由监国摄政王裁定。
交出在手中已掌握了半个世纪的权力。
数小时后,这位令人生畏的老人撒手而去。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