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当前,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11月5日,由搜狐文化中心主办的“风暴眼里看艺术”论坛中,包括费大为、赵力等在内的一批知名艺术评论人认为,当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迎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
金融风暴来临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品还在一次次地打破着价格纪录。5月24日,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夜场拍卖”中,曾梵志的一幅作品以7536.75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超过了先前由蔡国强作品保持的7424.75万港元的纪录。
金融风暴来临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开始“节节败退”。10月初,在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的“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的夜场拍卖上,展出47件中国当代艺术拍品,估价超过2.45亿港币,但最终,成交率59.6%,成交额1.17亿港币,不足估价的一半,包括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等一线艺术家的5件作品全部流拍。自香港、纽约只卖出一半估价的惨状出现后,国内包括华辰、嘉德等在内的大拍卖公司均纷纷停止拍卖中国当代艺术品。
“市场的狂热正在过去,很多作品的价格将会回落,经济萧条产生的效应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内慢慢体现出来,盲目的炒作或者交易会减少。”著名策展人费大为这样指出。费大为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重新洗牌的过程,作品价格可能会降下去。在过去市场非常热的时候,大家会不顾一切地去抢作品,这说明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非常不规范。通过重新洗牌,可能会规范市场运作的机制,规范化反过来也可以保护艺术家在更好的环境下去创作。
从事艺术市场研究多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赵力认为,流拍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2000年以来,大家对艺术的关注点一直都是价格问题,直接表现就是拍卖行情。“2000年以后,艺术新闻变成了财经新闻,所有的艺术新闻报的都是——哪件作品出了天价,好像这就是艺术世界的真相,但这恰恰不是真相。”
赵力说,艺术市场的理性必须建立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我同意‘重新洗牌’论。洗什么牌?洗的还是艺术价值。2006年、2007年的时候,什么画都能卖高价,泡沫太大了。现在有些画的价值降下来了,这是谁都挡不住的。”
中国艺术拍卖市场资深专家赵旭指出,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是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稀缺。“中国当代艺术家真正在国际上受到认可的、博物馆里面举办过画展的、在拍卖市场里面非常稳定的,就那么几个。中国当代艺术品按理来说成交额非常小。每一年,在香港,中国当代艺术品一场没有超过4亿港币的,一年没有超过10亿港币的;在内地,一年的成交也没有超过6个亿。这么一算,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总成交额,全世界不到3亿美元。”
本报记者 辛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