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发展最快的艺术门类之一。今天,中国的城镇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城市雕塑,遍及大街小巷、风景区、公园、学校、厂区、社区、广场,而且成为多数城镇的标志性建设,也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投资、设计到聘任艺术家,都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规划。以江西南昌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只有几处小小雕塑,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一座被雕塑美化的城市,雕塑无处不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中国雕塑步入城市的空间,在参与城市建设,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和丰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0年中国城市雕塑发展与积累的成果,是中国艺术与时代同步的重要象征。
10月底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120多位雕塑家、画家、评论家、建筑家、规划专家和江西党政领导聚集一堂,回顾论证了城市雕塑的过去与未来。
生动见证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城市飞速发展的30年,社会生活、城市环境、园林建设、街区设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道路,而城市雕塑又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特邀嘉宾、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30年历史中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文化。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说:改革开放让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城雕也呈现出多元发展之势,这是城市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变化的结果。在题材上,从单一的政治历史表现发展到普通生活的具体体现,比如《珠海渔女》、《开荒牛》等,还有立于北京王府井街头的那些历史生活的场景,表明以人为本的精神正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由过去的单纯写实发展到抽象、意象、唯美、符号并存,这说明人们的审美视野扩大、艺术形式拓宽、艺术发展多向,比如《五月风》、《南京大屠杀》等。在材料上,从石头制作发展到不锈钢、彩塑,甚至还有水和声光电的运用,这是科技进步的反映。在场景上,不再仅限于广场中心、学校和厂区门口,这标志着人们对雕塑的认识观念前进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仇保兴在贺辞中认为: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可以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气质,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城市精神和品格,是城市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高品位艺术品和艺术资源配置在公共空间,可以使城市居民近距离接受美学体验,满足审美要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处于公共空间的城雕是一种“强迫”的视觉艺术,人们每天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文化辐射。优秀的城雕作品可以让居民在不知不觉中经受文化的浸染。将城雕看作公共艺术,应该说是城雕认识观念中的最大转变。
创作队伍日益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雕作品数量已经不计其数,创作人员仅获得《城市雕塑资格证》的就达1100多人,已经形成了包括雕塑家、建筑师、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建筑工程师、艺术设计专家在内的庞大队伍。由于城市发展的迅猛、市场经济发展的飞速、各级政府的重视,也造就了一个需求量非常大的市场。近些年,城雕的投资、制作日益增加,艺术家的收入也明显提升,使城雕的经济含量、社会价值含量激增。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杨说:改革开放为中国城雕带来了最好的机遇,30年来创作的数量空前,涉及面非常广阔,融入了社会生活,进入了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以鸦片战争海洋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成功范例,介绍了建筑与雕塑的完美结合。“过去以视觉为主的雕塑,如今也成了建筑。可以说是建筑雕塑化,雕塑建筑化,”他这样称赞道。同时他还认为,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里,一些雕塑作品不但与之有机结合,也已经与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融合在一起。吴为山则从城雕作品的发展阶段证明城雕的与时俱进。他认为:第一阶段主要是科技符号,因为当时正值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期,全国600多个城市,尤其是开发区,几乎都是这样的模式;第二阶段是天鹅群落加少女情怀,因为这时正值居民小区和街心花园建设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则是传统风情和历史人物,因为此时正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目前是第四阶段,城雕日益显示出其公共艺术品的属性,因为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热情正在提高。
文化品质有待提高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新一轮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建筑风格日益多样,生活方式不断拓展,这些都为城市雕塑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要求。但是,应该看到,城雕在总体上与城市发展还不协调,尚未有机地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对其功能也缺乏深度认识,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的准入标准还不够完善。这是范迪安的看法。
城雕的文化品质有待提高,也是许多艺术家的意见。邵大箴说: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使得一些艺术家追求眼前利益,急于赚钱,不大考虑产品的文化内涵。全国城雕委艺委会顾问钱绍武认为:文化含量的缺失来自于理论的匮乏,似乎只有各种经验口诀在起底蕴作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晓丽将各类问题归纳为:一些城雕立意不高,思想性与艺术性平平,没有太多生命力;一些城雕造型呆板,缺乏内涵,有的虽精雕细刻,却是毫无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行货”;还有一些作品盲目模仿西方雕塑,相互雷同,矫揉造作;一些作品远离社情民意,市民与这些矗立街头的雕塑只是擦肩而过。她还认为,许多城雕不能与外部环境、城市人文气质相融合,所以收不到审美效果,没有体现其公共性。
许多专家指出,现在的城雕建设缺少相应的程序,说上马就上马,大有滥建之势。有的地方建设雕塑园占地面积过大,也没有相应的专家论证和市民参与讨论。他们期望,城雕项目应当早日建立合理的核准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大型项目需要地方人大批准才可以实施。
让城雕在我国文化生活中起到更大作用,让人民在城雕中享受更多的审美情趣,这是所有参加高层论坛的艺术家、科学家的愿望。
(记者 陈 原)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