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迟到了15年的全球首演。”昨日,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通过视频,向记者介绍了11月7日即将在阿姆斯特丹皇家剧院上演的歌剧《马可·波罗》。作为此剧中唯一的华人演员,昆曲演员张军将把昆曲的“唱念做打”融入歌剧的写意化表演,和诸多知名艺术家一起上演一台结合东西方戏剧魅力的“新歌剧”。
寻觅15年的男主演
这部被誉为“歌剧中的歌剧”的《马可·波罗》汇集了世界顶级的创作团队,由谭盾参与指导并担任指挥,荷兰皇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导演皮埃尔·奥迪执导。
其实早在1992年,谭盾就受邀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创作了《马可·波罗》的音乐,并先后以音乐会和舞蹈的方式搬上过舞台,但排成一部真正体现谭盾原创意义的音乐戏剧,却足足等待了15年,“因为我找不到一个能嫁接东西方文化的演员。”采访中,谭盾对于张军赞不绝口:“他就是我寻找了15年的那个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戏剧演员,他有一个很开放的艺术态度,这一点是他和传统戏曲演员不同的地方。”
作为该剧唯一的华人演员,张军此次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马可·波罗游记》的执笔作家——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监狱中的狱友鲁斯蒂谦。作为全剧的线索和灵魂人物,张军不仅要用英文完成所有的对白和唱段,更是创造性地将中国戏曲的唱腔方式、表演手段和身段动作,巧妙地运用并融合到西方戏剧中,为该剧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养分。尽管原先并无英语功底,然而“集训”后的张军却让谭盾很满意:“其实语言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这个戏蕴涵了16国语言,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艺术家大联盟的作品。张军有非常扎实的昆曲功底,因为他的基本功过硬,所以在用昆曲演唱英文时,他只需克服英语的那部分,最后呈现在舞台的效果就连导演也很惊讶。”
引领世界歌剧新方向
该部作品以中国的哲学和艺术为创作源泉,通过写意的方式,以不同时空和不同文化的角度塑造了马可·波罗游记的三个层面——一是精神的旅程,从人类文化的过去到现在;二是世界音乐的旅程,从意大利音乐到中国音乐;三是地域上的旅程,从意大利到中国。谭盾说,他一直在思考,在奥运后、世博前的这段时期,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应该有一种怎样的表达和影响,《马可·波罗》让他更加明晰了方向:“全世界对中国的兴趣不只停留在‘地大物博’等物质层面,更多是对精神、哲学和文化层面的兴趣。”
“‘东方文化’应当通过更多中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以中国文化的‘软件’,来塑造一种全新的戏剧体裁和舞台演绎方式。东西方戏剧的融合应当是互相渗透的关系,形成‘1+1=1’的结果。”
有人说,马可·波罗的精神内涵就是谭盾对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可谭盾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是“马可·波罗”:“我希望《马可·波罗》能将深邃的中国文化和西方传统和谐交融,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能量、文化形态和文化思潮,为东西方文化共存的今天提供一个哲学的平台。”他也强调:“张军作为中国戏剧元素入驻《马可·波罗》,既不是来演昆曲,也不是来学习歌剧,而是我们一起把中国‘百戏之祖’昆曲的精神内核、舞台技巧,通过多时空、多媒介的方式,渗透和影响到西方传统戏剧,并由此产生一种以中国哲学为引领的世界新歌剧的方向。”
东西方结合别样传承
随着愈来愈多的舞台艺术形式陆续涌现,人们在不断接受新艺术冲击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的回归古典的传统艺术,不论是东方的戏曲或是西方的歌剧,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再度成为焦点。
和谭盾的“东西方戏剧交融”的尝试不谋而合的还有将于11月底在沪上亮相的由台湾“先锋戏剧”倡导者吴兴国带来的东方新戏剧《楼兰女》,和《马可·波罗》一样,《楼兰女》也是撷取了东方戏曲精髓将其注入西方歌剧的血脉,让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形成崭新的兼具东西方特色的新的戏剧形式。两位同样接受过京剧科班熏陶却又具有国际化视角的艺术名家,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做出这样的尝试,谭盾表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倒并非是迫于市场的需要,而是艺术家们的精神需要。古典戏剧遭遇现代艺术的冲击,这是东西方共同遭遇的问题,如今我们为西方歌剧注入东方元素,其实也是在拯救歌剧,也只有我们这一代能拯救歌剧。”
几乎看过西方所有歌剧的谭盾直言:“要做东西方戏剧嫁接,必须掌握东方戏曲元素又熟谙西方歌剧。我本身是戏剧院团出来的,后来又基本把歌剧都看过了。我们如今做东西方戏剧的结合,在为歌剧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是希望吸引世界的目光,让西方人也来关注东方的戏剧魅力,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传承吧。”
(朱渊)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