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龙诞辰68周年前夕,50集传记性大剧《李小龙传奇》(以下简称《传奇》)眼下正在央视一套播出,截至11月2日,该剧播至第44集。也许是由于与许多观众心目中的想象相差较远,从开播至今,该剧引发的热议未断。尽管如此,据统计,《传奇》仍创下央视一套单集收视率达12.32%的最高纪录,前16集平均收视达8.82%,国人对李小龙及该剧的热情与关注,由此可见一斑。其背后更深一层的缘由,颇为值得玩味。
1999年,美国杂志《时代》周刊在评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名人活动中,李小龙作为唯一的武术家、华人,荣登“英雄与偶像”组别名人榜。
正是因为李小龙,在外文词典中才会出现“功夫”这个词。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并于2003年李小龙逝世30周年之际,特推出李小龙逝世30周年纪念专辑,其封面语是“改变世界的男人——李小龙对美国武术界的恒久影响”。
2001年日本综合格斗杂志在进行“20世纪的武术家最强的十人”评选活动中,李小龙占据首位。
2005年当李小龙诞辰65周年之际,海内外及世界各地又掀起热潮,并分别在香港和波黑为李小龙塑立了铜像。
一位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去世时年仅32岁的华人,竟然能在世界上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其直接原因可能要归功于是他开创了“中国功夫片”的新纪元。然而,事情却又远不仅限于此。
众所周知,是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的新纪元,是好莱坞成就了李小龙功夫片在全球的影响。但是,为何华人只有李小龙成功打入了好莱坞?其内在的必要因素,值得深思。
首先是特定独到的背景资源和阅历。正是因为李小龙既拥有东方文化与武技的传承,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艺术与哲学的影响,东西方的文化在他身上形成一种汇聚点,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火花和亮点。与此同时,武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又是一大亮点,也都汇聚到了李小龙的身上。李小龙懂得电影,才会使武术看起来是如此的精彩。
其次,李小龙始终具有坚定的目标。李小龙很早就认识到,电影媒体的宣传和影响,是最好的传播与弘扬中国功夫的途径。当受到美国好莱坞种族歧视排斥华人演员的挫折后,他首先确立了先在香港发展,取得香港电影的成功再进军好莱坞,再由好莱坞进而成为国际巨星的战略目标。
其三,他不懈的努力——“WALKON”的精神支撑着李小龙。在一些有关李小龙的资料片中,可以发现,在他的书房的明显位置列有一个字条,上书“WALKON”,李小龙常用此话进行自我鼓励。
由于李小龙人格的魅力,使得他的众弟子以及一干好友乐于从中协调、引荐,也为其成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1年,随着李小龙拍摄的《唐山大兄》在香港首映,中国功夫片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李小龙的电影,将香港功夫电影从传统的武侠世界带入到具有现代意义的功夫世界,并一度掀起真功夫的热潮。他的电影使功夫片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并打破了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人不能当西片主角”的迷信,当上了美国好莱坞制作《龙争虎斗》第一男主角,为日后港产片演员、导演和武术指导进军好莱坞奠定了基础。
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以影视为主要职业的技击家,李小龙通过“功夫片”让世界看到的正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武道精神”。李小龙通过他一系列的中国“功夫片”,以及在世界武坛中的强悍形象,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形象。从而使“BruceLee”在全球各地都成为路人皆知的英雄形象。
日本影评人宇田川幸洋曾评价说:“中国电影最早进入世界视野的就是功夫电影,李小龙在《精武门》、《唐山大兄》等影片中展示的精湛武术震惊世界,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中国功夫片还引发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因为中国功夫片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武侠精神,正是中国文化当中阳刚激越的一面……传播海外的中国电影,不仅以中国面孔感动世界,以中国功夫震惊世界,还以中国思维影响着世界”。
可以说,是李小龙的努力才使得好莱坞动作电影更加多姿多彩,李小龙已成为中国元素的标志与符号。
在近期的好莱坞大制作中,中国功夫更加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流行元素。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李小龙的认识和“李小龙热”只是停留在功夫片和武技的话,那么相隔二三十年,当下在全球的文化产品里再度出现中国功夫等中国元素,使人们更深地感受到了李小龙现象跨越时空的深层魅力。
李小龙代表和体现了一种精神,可称其“龙之精神”。
首先,李小龙通过他的影片,带给人们的是爱憎分明的凛然正气。这种精神,是东方儒家思想的一种表现。中国的习武者都讲求一种尚勇精神,而最终追求的则是一种“浩然之气”。李小龙通过影视艺术最终所表现出的,正是这样一种东方文化的深厚内涵。其次,李小龙通过他一生的拼搏,又在体现一种精神,那就是勇往直前、奋发不止的精神——“WalkOn”精神。其三,李小龙的武道哲理已不再局限于武道修炼本身,而是人生哲理的启示。
当然,李小龙并非完人。但是,从《传奇》此番引发的争议足可看出,作为国际影坛和武坛巨星,作为“英雄与偶像”,李小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如此稳固,不容有丝毫“诋毁”——即便是艺术加工与创作。这也恰恰是创作《传奇》最为艰难之处。其实,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都是李小龙文化现象的积极参与者,若能多从“龙之精神”本质去探讨交流,相信彼此定会找到更多的共识和共鸣。
(钟海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