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600公里运河运载多少遗产? 年画 评弹 泥人

2008年11月04日 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天津:霍庆有介绍其收藏的珍贵年画古版。杨凯 郑娜摄



济南:杨峰的“兔子王”在他的手中“腼腆地微笑”。杨凯 郑娜摄



邳州:王如坤作坊前,一位老人正在织布。杨凯 郑娜摄



苏州:评弹学校里练习演唱的学生。杨凯 郑娜摄



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工艺师正在制作泥人。杨凯 郑娜摄

  编者按:10月14日至10月23日,本报记者随2008“BMW中国文化之旅”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京杭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之旅,颇有收获。从这期起,我们将在本版推出京杭大运河文化之旅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行驶在2600公里的高速路上,千百年来的风依然新鲜地吹打在脸上,然而古运河的脸,却已被历史的纱层层盖住。这条曾经一统江山的生命线,经过岁月的剥蚀,如今写在脸上的是什么?通惠河两岸拔地而起的高楼?还是飞驰于运河钢铁大桥上的货车?他们是运河时尚的妆容,分明覆在脸上,却又隔了一层。揭开来,才发现散落四处的,是这么多古旧的美好的记忆——他们是运河真正的血脉,纵使历经淤塞、干涸,仍然流淌不息。

  年画大师自办家庭博物馆

  建置始于1214年的杨柳青镇,在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因此,可以说是大运河养育了杨柳青的民间木版年画。

  在清代中期的全盛时期,杨柳青镇曾有作坊1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形成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繁荣景象。可如今,杨柳青年画老艺人却已经很少了,曾经家家户户都擅长的年画面临困境。而如今杨柳青年画最杰出的传承人代表当属霍庆有老人,天津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霍派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人,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集勾、刻、印、绘、裱为一身的年画艺人。

  沿着杨柳青镇的古运河边走,就可以看见霍老的“玉成号”年画画坊。霍老把画坊的二楼、三楼客厅都当成了展室,他称之为“家庭博物馆”,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年画家庭作坊式展馆。展室里陈列着他从民间收集的年画珍品,包括了明、清、民国时期到现在的作品,几乎是一部杨柳青年画史。在一楼的一间小屋里,霍老还收藏着20多年来,从各大年画产地收集来的四五百块的版样,其中不乏清代以来的绝版。“年画的根在版上,我现在最担忧的是许多老版被外国人买走,为了这个每次开会我都呼吁,单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才行啊。”现在,经常有人慕名到画坊来参观,喜欢的人来了便要买些年画回去,这也给画坊带来了生存的空间。正如霍老所言,“年画不能走进博物馆,还要走向社会才能真正存活下去。”

  新一代“兔子王”的诞生

  在山东图书馆的非遗项目展示厅中,杨峰应该是在场最年轻的艺术家。今年37岁的他,4年前做了一件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那就是辞掉收入颇高的设计装潢工作,转身投向“兔子王”的创作。

  “兔子王”为何物?实际上就是北京人称的“兔儿爷”,在老济南,它也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节俗泥玩具。“文革”前的几百年间,老济南盛行中秋节赏月、拜月、祭月,家家都供“兔子王”,鼎盛时期济南共有30多家店铺做“兔子王”。然而,随着老济南拜月、祭月风俗的消失,“兔子王”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2004年12月13日,随着一代泥塑大师、第三代“兔子王”传人周景福辞世,当年制造兔子王的四位老艺人都已不在了。“兔子王”的命运,一度只能是被珍藏在博物馆中。

  在济南土生土长的杨峰,是听着“兔子王”的传说长大的,虽然从没见过真正的济南“兔子王”,但是从中学起,就一直有个关于“兔子王”的影像在他脑子里徘徊。“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特别想拥有一个。”美术专业出身的他,开始到处去寻找有关“兔子王”的资料和书籍,并最终创造出“兔子王”的四个形象:兔子王、兔小儿、兔妮儿、兔宝儿。

  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创新,使杨峰获得了第二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设计金奖,而市场也在逐步认可他的作品。这些,都给了杨峰极大的动力。当年的转行使他的生活质量大不如前,可他仍旧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每个人都可以是文化的传播者。我最想做的,是让更多济南的年轻人了解,我们拥有如此宝贵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

  执守蓝印花布的家庭小作坊

  从邳州县城出发,经过“世界第一水杉景观大道”,接着再行车十几分钟,穿过一片田地,最后才能到达岔河镇良壁村蓝印花布传承人王如坤的作坊。作坊并不大,甚至有些简陋。左边的屋子陈列着不同花样的布料、衣服、鞋帽、桌布、床单、窗帘等,算是成品展示厅,也是销售处。大屋子则是刮板、刷浆、染色的“生产车间”。墙上挂着王如坤收藏的蓝印花布印版,门口是几个祖上传下来的染缸,到王如坤这儿已经是第六代了。

  在很多地方的蓝印花布已改为机械化生产时,王如坤和他的老伴、儿子、儿媳仍固守着30几道传统的工艺流程。儿子今年38岁了,好在也从心里喜欢这门手艺,不然“丢了就太可惜了”,王如坤欣慰地说。王家作坊如今已成为邳州传统民间技艺硕果仅存的蓝印花布作坊,而在明清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邳州各乡镇上规模的蓝印花布作坊达60余家。

  优胜劣汰本是规律,只怕有时候变化太快,还等不及看清楚便已泥沙俱下。邳州蓝印花布印染工艺精致细腻,色彩古朴素雅,迎合了当今社会返璞归真的追求,一方面具有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印染原材料成本高,印染工效低,经济效益差,也使得手工艺人面临无法深度开发的困境,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如此一来,技艺与市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反过来又将制约技艺的发展。这,已成为困扰所有传统民间技艺的共同问题。

 [1] [2] [下一页]

编辑:张中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