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1937游踪:游秋收起义源地 闻南京沦陷悲痛 (2)
2008年10月24日 15:59 来源:光华时报
发表评论
张学良日记载:“11月24日 萍乡有一大成图书馆,小有规模,图书馆管理人员告知萍北杨岐山有刘禹锡之墓碑,现尚完好。” 张学良到达萍乡后,即对萍乡的人文很感兴趣,曾赴大成图书馆参观,认为“小有规模”。萍乡历来人文昌隆,文风鼎盛,被誉为“文化之乡”、“教育之邦”。大成图书馆建于1936年,馆址设在始建于唐,最后重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孔庙明伦堂内,,面积4100平方米,系江西较早建立的县级图书馆。当时馆藏古今图书7万余卷,还有一批名人字画。因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集大成的圣人,孔庙有大成门、大成殿,故此图书馆名冠以“大成”。首任馆长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参议院议员的萍乡人周达之。张学良从周达之那里得知萍乡北路杨岐山有刘禹锡之墓碑,甚感兴趣。据史料载,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中国禅宗顿悟派创立人慧能六祖之嫡传隔代第子乘广,自洛阳来到杨岐山创立广利禅寺(笔者按:即后来的杨岐寺),潜心传道40多年,以82高龄园寂。唐元和二年(807年),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撰写《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乘广禅宗碑(铭)》,至今保存完好,这唐碑与唐塔、唐柏合称“杨岐三宝”。北宋期间,高僧方会驻足杨岐传法,人称“杨岐方会”,创立临济宗杨岐派法系,从此杨岐派大兴,成为最为流行的禅宗一支,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即流播日本,至今日本信徒逾百万人之众。
张学良日记载:“11月27日 昨有一现教先生告余三侯庙有一位阳兑先生,能知咎,我们步行十余里至大田村的三侯庙,来访问这位阳(欧阳也)先生,知他是一斋公,在此一方,有点势力,他不在家,余等空返。”三侯庙又称张相公庙,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奉祀张景鸿而立。张景鸿,号康,湖南浏阳人,人称张相公,弱冠中秀才,又通医术,为避祸难,奉母离乡来到萍乡城南大田村,设馆教书并为乡民治病。崇祯二年秋,瘟疫蔓延乡里,民众惶恐。张相公得一梦:洲上的井水已含毒,切不可饮用。梦醒,惊骇不已,起床告知乡邻。天亮后,他立于井旁,劝阻前来汲水的乡民。然,乡民不信,执意取水。他既焦急又无奈,只得手掬井水先尝,当场暴亡,年仅32岁。众皆失色,号啕恸哭,于是建庙立像,香火旺盛,纪念这位舍己救人的大善人。张学良步行十余里前往三侯庙访姓欧阳的斋公问吉凶,这是他当时所处的恶劣境遇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
张学良日记载:“11月29日 自赣西饭店迁于绛园,此园为一肖姓住宅,我分租的。”绛园位于萍乡城内,1937年上半年竣工,系一幢民族风格的二层楼房,外设围墙并有庭院,为当时萍乡城内较高档的住宅。房主肖绛,时任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华屋落成之时,萍乡文人赠贺联:“一亩之宫,环堵之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时闻鸟语,脱巾独步;月明华屋,好风相从。” 张学良与结发妻子于凤至搬来绛园居住二楼。张学良离开萍乡不久的1938年1月中旬,著名画家、文人丰子恺为避战乱来到萍乡,2月为绛园主人赠送一幅《绛园图》,现保存在萍乡市博物馆,画中绛园门前一棵高大的松树,树下有一吹竹箫、肩背箫袋的卖箫人,一男孩一女孩很有兴趣地望着这个吹箫的大人。丰子恺在画的右端题词:“巨宅镇国土 讴歌致太平 君绛先生惠存 二十七年二月子恺时客萍乡。”可惜的是丰先生与张将军失之交臂,倘若早20多天抵达萍乡,这两位名人相见,定会演绎出一段佳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宋方灿】
相 关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