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启动有声数据库建设 抢救保存各地方言(图)

2008年10月20日 10:15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以方言演唱的曲艺形式受到群众追捧。图为在苏州观前街的一家书场内,人们正在欣赏评弹表演。

  日前,国家语委在苏州正式启动了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以抢救保存各地的方言。前来参加启动仪式的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开始急速变化,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这次启动有声数据库建设,就是为了赶在语言急剧衰变之前,全面调查采集国内语言、方言的基本状况和原始数据,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

  此举得到网友和语言学专家们的一致赞同。一位海南省临高县网友说:“我感觉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专家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也应该为方言营造了一片生存的“绿土”。方言不仅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还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方言,同时也就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

  一份调查引出的“忧思”

  早在2003年,语言学专家、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平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做了一次关于“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苏州话和普通话的此消彼长变化速度飞快。

  调查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90%左右的学生父母是苏州人。在一项“能否用苏州话谈学习”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回答“不能”,即使是谈日常生活时,使用苏州话的也仅占六成。对70%的学生来说,普通话已取代家乡话成为更为运用自如的交际工具,只有15%的学生认为“使用家乡话更熟练”。

  汪平告诉记者:“我表姐一辈子住在苏州,家里都是苏州人,我听到她跟外孙女说苏州话时,孩子连说听不懂。”

  无独有偶,2004年杭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毛海涛递交了《关于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的提案。同时还建议对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所有的省会城市的方言都进行保护,“不要让有地域特征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缺失掉”。

  祖辈都是苏州人的汪平回忆,幼时父亲教《古文观止》、唐诗,都是用标准的“老苏州话”朗读。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上中学时期,虽然已基本学会了普通话,但日常生活中还是习惯于说苏州话。

  汪平分析,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多年普通话的推广,人们都已把普通话作为首选语言进行交际;另外,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通用语言的普及是现代社会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地球村”的交往半径越来越大,便于广泛交流使普通话具有了“大环境”和“必要性”。

  “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将成空中楼阁”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说:“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据上世纪50年代调查,中国共有367个戏曲剧种。但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使得以方言为重要特征的地方戏曲剧种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30多年中已消亡了100余种。

  艺术家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甚至是一种情结,众多戏剧、曲艺等艺术都是以方言为传播工具的。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在下乡采风时注意到,地方的民间音乐与方言密不可分,民歌乐调的走向,其实是当地方言声调的进一步夸张。

  作为评弹艺术传承人,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邢晏春十分看重苏州话的传承。“苏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苏州话是苏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远有昆曲,近有评弹,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欣赏这些艺术,他们接受不了的不仅仅是艺术形式,还有传递信息的工具苏州话,他们听不明白。”汪平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苏州方言退缩到日常生活的狭小范围,成为一种缺少文化含量的低层次符号系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苏州话消亡了,昆曲、评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可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这种潜在的传承危机,并不限于像苏州这样艺术门类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等戏曲、曲艺,离开了方言的传承,这些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随着方言一起消亡。邢晏春告诉记者:“曾有一位苏州的评弹演员尝试用普通话来表演评弹,以达到推广评弹的良好目的,但最终失败了。为什么?因为评弹是靠师徒口耳相传的表演艺术,它扎根于苏州文化的土壤,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评弹语言,改成普通话,就不能表现其精髓,甚至会面目全非。”

  有专家认为,关注方言崛起也体现了地方文化的觉醒。2006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武汉的方言小品《招聘》一炮打响,观众热议其为“开南方小品登全国大雅之堂的先河”,武汉媒体随后进行专题报道《武汉方言何以展示城市魅力》。社会各界共识,语言包括方言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海外汉语教育持续升温的良好局面,如何营造各地方言宽松的生存环境,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为方言营造一片生存“绿土”

  语言学专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先亮教授告诉记者:“方言作为地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语言学界都存有共识:推广普通话,并不影响方言的生存,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方言营造一片生存‘绿土’。”

  在普通话和方言使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汪平建议,不妨让普通话和方言在交际场合及交际对象上有所“分工”,普通话可作为工作语言、正式语言,方言作为生活语言。据上海市语委所做的“2005年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倾向使用普通话,而年龄越大的学生越倾向使用上海话,小学五年级和大学一年级学生说上海话的比例相差33%。汪平建议,在幼儿园、小学等低龄孩子集中的学龄段,除按照法律规定的,在课堂上要求说普通话外,学校可倡导教师、家长在课外、私人场合有意识地说方言,学校还可适度开展与方言有关的童谣、歌曲等比赛活动,为方言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保护方言,还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张先亮认为,语言运用是功利性的,如果一种语言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它就能得到蓬勃的发展,如果违背了时代发展的主题,它自然而然就会消亡。对于一些使用范围很小、正在自行消亡的方言,可采取研究性保护的方法,以歌谣、文字等形式,通过光盘刻录保存在博物馆里。张先亮说:“就像研究古汉语那样,不推广不等于就消亡了。”

  保护方言还应当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行。专家研究发现,方言也在不断发展中,没有静止不变、纯粹的方言。在邢晏春看来,每一代人的苏州话都在变化中,他正在写一本记录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苏州话”的书。而汪平的《标准苏州音手册》读音光盘,收录了6000个汉字的苏州话读音,每个读音都经过认真考证,由他亲自完成。汪平告诉记者:“‘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榜样,虽然不可能让年轻人回到五十年前说苏州话的普遍水平,但是通过我们的坚守,力促苏州话等方言逐渐回归它应有的地位,并继续发挥它们传承昆曲等重要文化遗存的载体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院长王建华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开展语言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国语言多媒体语料库及相关数据库,绘制详细、精确、可传至后代的多媒体语言地图。

  建议和设想正在变为现实。10月11日,国家语委在苏州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会上,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曹志耘介绍,这个数据库分为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3个分库。每一个分库都有由文字、国际音标等组成的文本,还有声音和图像,文本、声音、图像之间彼此对应,并具有链接功能。这种呈现实态的有声语言资料,使这个数据库能听、能看,便于今后的检索和开发利用。作为江苏首个“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全面达标”的城市,苏州成为了全国首家试点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城市,共有苏州市区及五个县市6个数据采集点,将通过朗读字、词、句和讲故事的方式,分批采录吴方言。苏州话,将有幸得以“原汁原味”传承。(苏雁)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