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北京满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目前打人者已被治安拘留。打人者弟弟称,哥哥因无法认同阎崇年关于清史的一些观点,才动了手。(新京报10月8日)
从民事角度来看,对错分明,无需多费口舌。打人者的动机尚需进一步调查,但阎崇年主讲《百家讲坛》的某些观点早已引发争议却是事实。丝毫没有替打人者袒护之意,揣着最“叵测”的心态来看,在此之前,尽管“民间”观点与阎崇年的观点相左,但到底有多少人就学术问题与阎崇年有过公开辩论呢?退一步讲,假如打人者的动机果真如其弟所言,这位打人者真就会拥有与阎崇年同等辩论的机会么?起码在现有文学交流渠道与批评风气来看颇有难度。
2006年,《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与《百家讲坛》培育的“红人”易中天曾有过一番看似文学争论的唇枪舌剑。当时,成君忆与易中天同时做客央视《对话》,成君忆率先发难,指责易中天关于三国观点的种种不是,言之凿凿,气势逼人。不知是否因为镜头录制因素,当时的易中天也拿出些大度宽容。可一下节目,这二人便在博客上开辟了新的战场。不过,几个回合下来,公众很快发现,此二人战来战去,并非真是在就历史或者文学的本身作什么评价,而是一种彼此的道德挞伐,比如易中天认为成君忆太“无礼”,而成君忆则指责易中天太“无德”。
今年年初在福州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特别强调了加强文学批评工作。而讨论中批评家们多次提到的“红包批评”,被认为是当前阻碍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共同发展的一个症结所在。当批评被金钱俘虏,文学难免变成了无生气的一团和气。而文学批评风气的盛行,往往离不开圈内人士的“直言相见”。但对于圈养的作家而言,同吃一锅饭,有多少人愿意红着脸跟“自己人”伤和气呢?
前不久,30多位传统作家兴冲冲地奔向网络,有媒体称此举意在与网络文学决一高低。然而,高低尚不见分晓之时,最先开战的却是“老子该不该打儿子”式的无谓争论。而就眼下来看,更多的批评也不是真正就文学而论文学,往往置身于文学之外,或者就体制,或者就方式,或者就言行等进行指责与反指责。不是说这些批评与争论不重要,但相对于文学争论耗时而且极具研究性风格,这样的争论还是显得过于浅薄,也不大可能成长为促进文学发展进步的强大内动力。
阎崇年被掌掴的是非自有相关单位进一步甄别,但文学批评没有快捷与便利的方式可循的确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这次掌掴事件,能够唤醒文坛对文学批评的重视,借此遏制文学之外的物欲之风,或许也算是将坏事变好事的有益之举。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