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玫瑰骑士》,百年经典的秘密
“好的歌剧脚本就像哑剧,要的是一看就懂的意象,大部分歌词都无关紧要,说穿了,对白写得再好,听众也不去关心的”
★ 本刊记者/杨时旸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德国著名歌剧《玫瑰骑士》已经登陆北京舞台。这是自《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又一部德国经典歌剧作品在中国上演。
相比早已名声在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玫瑰骑士》对于中国观众是陌生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主席余隆说,现在人们能看到的歌剧都是《图兰朵》《茶花女》这些 人们非常熟悉的,他希望能介绍另一些在历史上艺术上有地位的作品。“一说到歌剧人们就想到意大利歌剧,其实德国歌剧是非常优秀的,也许它不像意大利歌剧那么直接,但是德国歌剧的那种绵长和唯美正是现在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这部以唯美著称的歌剧《玫瑰骑士》,不仅让中国乐迷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德国歌剧的面貌,它百年的生命力也从某种程度为中国原创歌剧探索提供了一个参考。
“高雅”歌剧赢在主题“通俗”
《玫瑰骑士》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于1909年创作的一部三幕歌剧,而歌剧的文学脚本则是由奥地利作家、诗人霍夫曼施塔尔特意为此创作。这部歌剧在1911年1月26日首演于德累斯顿宫廷剧院,上演之后评论迅速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评论称,此部歌剧让理查·施特劳斯告别了恶作剧似的曲风;而另一观点则称,“只靠优美的旋律吸引观众”。无论怎样,这部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就成为当时上流阶层口耳相传的作品,因为理查·施特劳斯找到了当时人们欣赏歌剧的口味。
这部歌剧成功之后,理查·施特劳斯曾经给文学脚本作者霍夫曼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道,“简而言之,我要的是一看就懂的意象,就像哑剧。好的歌剧脚本要的就是这个。说穿了,大部分歌词都无关紧要,对白写得再好,听众也不去关心的。” 虽然这样的目的不免流于通俗,而且在歌剧的创作上,也不得不偏向作曲家的倾向,但这没有阻碍这部歌剧的文学脚本成为歌剧历史上的经典。也使得两人在歌剧历史上成为了一对公认的黄金拍档。
乐评人刘雪枫肯定了《玫瑰骑士》在歌剧历史上的地位,他认为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其实也是一位俗人,他知道当时社会的有闲阶层需要什么,他和剧本作家达成了一种共谋,也是对于观众口味的迎合。”
作曲家这样的理念并非空穴来风,在《玫瑰骑士》之前,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歌剧《沙乐美》已轰动一时。这部音乐诡异,剧情混杂着情色和暴力的歌剧一经问世就争议不断,甚至在英国一度被禁演。正因这样的争议,理查·施特劳斯名声大噪。他自己评价说,“《沙乐美》不过是一首带有毁灭性结局的诙谐曲。”事后,德国皇帝接见理查·施特劳斯时对他说,“创作这样的歌剧,对你没有好处。”而施特劳斯却反驳说,“至少我用创作这部歌剧的收入买了一座乡间别墅。”
“《玫瑰骑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剧本作者和作曲家完美结合,他们知道当时的中坚阶层看得神话太多,不再需要这样的故事。所以他们创作了这个看起来通俗的主题。”刘雪枫说。
剧情通俗紧贴时代人心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纪宴说,“这部歌剧的主题在大多数人看来可能不那么宏大,但是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显示出德国歌剧的那种细腻和唯美。”
《玫瑰骑士》剧情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19世纪维也纳的爱情故事。元帅夫人趁元帅外出打猎的夜晚与一位贵族在家中幽会,次日清晨,夫人的表兄突然造访,为掩盖恋情,元帅夫人让情人男扮女装,却阴差阳错地被表兄选定为替自己送达求婚信物的使者。可命运弄人,在送达代表着求爱之意的银制玫瑰时,年轻的富家女却看中了这位作为信使的贵族,两人一见钟情。最终,美人迟暮的元帅夫人退出了这场争夺的爱情。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表达爱情的象征就是一枝银制的玫瑰,而传递这枝爱情信物的人则被称为“玫瑰骑士”。
“这个剧情并不伟大,所描写的爱情也不崇高,但是剧情背后与当时的时代有关。当时的贵族认识到过去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而对于未来既向往又恐惧,剧情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于一个时代逝去的忧心。”乐评人刘雪枫说。
这部歌剧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音乐。由于作曲家本人对于女高音这种形式的偏爱,《玫瑰骑士》中的男主角也由一位女高音演员扮演,这也成为了这部歌剧日后被人津津乐道的亮点之一。乐评人陈立也认同其中女高音的特殊之处,“这部歌剧对于女高音的要求非常高,人物是整体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歌剧是以音乐为主导的,精彩的部分也是整体音乐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演唱。”
由于这部歌剧的成功,理查·施特劳斯还曾截取了其中几个著名乐段改编成适合音乐会演出的《玫瑰骑士》组曲。
剧本创作对中国歌剧的启示
《玫瑰骑士》流传上百年,演绎了一段歌剧文学创作与作曲的黄金组合案例。“这部歌剧之所以能成功,就因为在一个好的脚本之上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中国的歌剧不伦不类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好的文学脚本创作者。”乐评人刘雪枫对比中国原创歌剧的现状说。
没有优秀的文学剧本创作,音乐家很难写出相称的音乐,缺乏文学与音乐的配合,再加上中国本身缺乏歌剧的传统,使得中国目前不可能出现流行的经典歌剧作品。
目前,在中国,除各地院团进行歌剧创作之外,一些知名音乐家也开始进行原创歌剧的实验。比如近几年广受关注的《李白》和《茶》。这两部歌剧的创作过程是先进行中文戏剧脚本的写作,再翻译成英文,根据英文进行谱曲。“回到中国演的时候,又翻译回中文,那根据英文写的曲子和中文唱词根本配不上,又重新修改,又一塌糊涂。《茶》在谭盾的坚持下没改成中文,但是还要叫中国版。”刘雪枫说。
早在五六年前,刘雪枫就经常被各地邀请前往观看原创歌剧。但是他“感觉很难受”。
“一看剧本署名,一般都是五六个人一起署名,选取的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题材,民族团结或者反战。”刘雪枫说,“比如徐州的就写刘邦,陕西的写司马迁,用的大都是样本戏的路子。没有好的脚本,音乐写得也是不伦不类。”
在刘雪枫看来,中国各地的院团生存境遇并不好,但是地方通常为一部歌剧投入五百万元甚至更多,所以大多数院团通常是——寻找一个主旋律的主题,再加入地方特色,目的是为了能够到北京演出一场,争取到舞台“精品工程”之类的奖项,以获取政府资金。“主要演员、指挥,都是从北京请去的,无非是用当地乐团的名字立项、创作。因为对于最后目的的高度重视,反而把艺术性大大降低。”刘雪枫说。
而对于歌剧脚本的写作通常由各地院团的创作室人员完成,在刘雪枫看来,这些创作“大多属于二流创作人员”。
“现在作家下海都写电视剧,我没听说有谁去写歌剧脚本的,因为又不赚钱又不能有知名度。什么时候有了好的(歌剧)脚本作者,歌剧的音乐才能跟上。” 刘雪枫说。 ★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