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风尘仆仆由出生地南京赶抵香港与读者会面。图据大公报
为祝贺诗人余光中八十大寿,台湾九歌出版社特意出版余光中最新诗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学评论精选《举杯向天笑》、翻译英国名作家王尔德的剧本《不要紧的女人》等五本书,展现他在文学路上的成就。十月二日,台湾艺文界提前为他祝寿,余先生在五本新书前留影。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
为祝贺诗人余光中八十大寿,台湾九歌出版社特意出版余光中最新诗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学评论精选《举杯向天笑》、翻译英国名作家王尔德的剧本《不要紧的女人》等五本书,展现他在文学路上的成就。十月二日,台湾艺文界提前为他祝寿,余先生在五本新书前留影。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
中新网10月15日电 大公报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生于一九二八年,踏入今年十月,已届八十岁了,但他的爱戴者却不分男女老幼,追捧者众。前晚(十月十三日)于商务印书馆举行的“余光中八秩寿庆纪念典藏作品分享及签名会”,便吸引了百多名读者出席,当中不乏穿着校服的中学生。
精神矍铄 幽默风趣
刚于当天由南京赶抵香港的余光中,精神矍铄地与太太一起出席分享会,一到场便赢得久候的读者们热烈掌声。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历代文人汇集之地,对余光中来说,亦是特别的地方。他说:“今年八十岁,为何要到南京?因为那是我出生之地,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南京大学)三个母校,都在南京,而我第一次与妻子见面,也在南京。”这次他到南京,主要是为当地新建的图书馆作演讲嘉宾。
余光中今年一口气推出数本着作,他介绍新作时说:“一九七四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当时只有四十多岁,十一年后回台,也还是五十多岁,如今忽然八十岁了。今年推出了诗集、散文,便是到了八十,自备烟火,也要来一下,证明还在追求谬斯,I'm still creative!”
《藕神》是余光中新诗集的书名,他解释书名的由来。这是余光中第十九本诗集,至今他已写过一千首以上诗作。他很欣赏的女词人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因此济南人很崇拜她,更于大明湖畔为她建祠,而祠的名字便叫藕神祠,余光中也以《藕神》一名表达对李清照的崇拜。余光中说,书中共有七十首诗作,内容除了讲李清照,还有傅抱石、屈原、甘地、梵高等中外人物。
除了介绍自己的新作,余光中还回答现场读者的提问,当主持人为一位读者将粤语翻译成普通话时,余光中幽默地以粤语说:“我识听广东话!”引得全场又是掌声又是笑声。
一位读者问余光中,如何写散文?余光中向大家推荐文言文,认为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语见真、西语求新。他说:“五四以来,近百年大家都是以白话文交流,但文言文不是完全没用的,若文言写得好,写白话文时会增加浓缩、简练、铿锵。其实,我们每日写文章,都会与文言打交道,中文中的四字成语,全都是符合中国基本美学的对仗、简练、铿锵原则。如张三李四、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军万马,都是符合平仄的要求。唯有乱七八糟,则不按平仄要求来写,应写成乱七糟八,但为了表达这个辞语的混乱情况,所以刻意变成乱七八糟。”
介绍新作 解答提问
另一位读者问余光中,如何保持创作力,他笑言:“创作多的先决条件,是长寿。但创作多,又不完全靠长寿。”他的矛盾回答又令读者们笑起来。他举例说,有一位西方诗人二十六岁便去世了,但诗作却很多,诗句写得长。余光中又带笑的说:“我还看电视连续剧、韩剧呢,若不看,可能写多十本书。作家不是一天到晚写,而是保持敏感,对生命敏感,对新的经验敏感,若是不再为新的经验感到可贵,便不会再想写。还有对母语的敏感,若是想到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好诗,却仍觉得还有空间可再写,写出他们写不出的月亮,例如现在知道月亮是地球卫星,他们那时便不知道。若能如此有自信可再写得多彩多姿,便可以一直写下去。”(洪捷)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