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蜀鬼才”魏明伦连续在网上和赵忠祥“切磋”古诗,其实他们结识于1993年央视春晚,此次再续前缘也勾起了魏明伦对于春晚的那份记忆。曾担任春晚总策划的他认为:“春晚模式已成定局,谈改革创新已没必要。”
在他看来,和春晚一样落入模式窠臼“无可救药”的还有以张艺谋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巨型团体操”,这位“巴蜀鬼才”甚至戏称其为继电影之后的“第七艺术”。
说“春晚”
“不求换药,换汤就行了”
“央视春晚曾有过很长的一段辉煌历史,这是毋庸置疑的。”曾担任1993年央视春晚总撰稿兼总导演之一的魏明伦谈起这些年造价越发昂贵却越来越没人缘的春晚时直言:“这是必然的结果。央视的春晚办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岁末迎新综艺晚会了,而是一块品牌,它的模式、风格甚至主创班底都是既定了,几乎没有可改性。无非是以小品为主穿插歌舞曲艺,每年也就是那么几张老面孔,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它受到的牵制太多,这是体制所决定的。指责它‘换汤不换药’显得不近人情,其实,它每年能‘换汤’已经很不错了,老百姓只求在4个小时里能闪现出一两个像‘千手观音’那样有新意的节目就满足了。”
“小创意可能,大变化无望”
大量拷贝自欧美、港台综艺节目的晚会在地方台陆续出现,央视春晚难道没有可行的改革之法吗?魏明伦的观点是“小创意还有可能,大变化是没希望了”。他自比是“入过虎穴、得过虎子”的人:“就拿我之前参与春晚创作的经历来说,专家组审评每个节目都是站在大局的立场和高度,一句话一个字都经过再三斟酌确保没有任何歧义,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台面对全球华人的晚会,主持人说错一句就可能在民间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都是要不得的。在这样严格的环境里,很难出现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是无法像数学一样精密计算和推敲的。”
让魏明伦更为记忆深刻的还有当年春晚某导演的一句话“哪怕电视台着火,我们都要保证春晚的准时播出不出纰漏”,“肩负这么大的使命,我们又怎么指望它冒险走出条新路来呢?”魏明伦感叹道。
谈张艺谋
“他发明了继电影后的‘第七艺术’”
对于春晚的“固定模式”,魏明伦多次拿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举例,在他看来“张氏巨型团体操”和“春晚模式”一样难以突破,“从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到云南的《印象·丽江》,从杭州的《印象·西湖》到海口的印象新作,张艺谋的巨型团体操已经在全中国操练开了。”
魏明伦笑说,“其实这些都是一个模式的,张艺谋一个人抵了八台样板戏。无论到哪里,无论演几场,张艺谋的‘人海战术’从银幕走到了山水间,人们尝到的仍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糕点。就像流水线上的月饼,差别无非在于是‘云南馅’还是‘海口馅’罢了。”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面旗帜,张艺谋在魏明伦眼里已早被后来居上的冯小刚、贾樟柯、宁浩等所取代,不过幽默的魏明伦还是善意的将“张氏团体操”称为张艺谋所创造的继电影之后的“第七种艺术”:“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了。”
聊“综艺”
“现在没‘综艺’只有‘综娱’”
尽管春晚已经被魏明伦认定为难以出奇创新,可是如今在中国荧屏红火的“综艺节目”在他眼里还是“较有前途”的,只是他明确指出“综艺节目”必须名副其实,他认为如今已呈“糜烂”状态的选秀节目充其量只能算是“综娱节目”,跟“艺术”完全沾不上边。他说:“中国的综艺节目要走出一片天,迫在眉睫的是提高人文气息,如今这种除了搞笑就是耍宝的‘综艺节目’完全忠于娱乐,根本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如直接叫‘综娱节目’。”
而最让魏明伦惊讶的是,学术类节目的“忠娱”也丝毫不亚于“综艺节目”,《百家讲坛》就是其中之一。魏明伦说:“《百家讲坛》起用的都是各大高校甚至中学的老师,他们站惯了讲台上起课来口若悬河,姑且不论其中到底有多少学术成分,把学术节目娱乐化,本身就走入歧途。”
与此同时,魏明伦还浅析了《百家讲坛》名角的成名原因,“拿易中天来说,他曾经是石河子某剧团的编剧,虽然我从来没见他写过什么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把编剧的功力潜移默化地用到了讲课上,其讲课艺术也就颇为戏剧化。”
(朱渊)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