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还不到十分钟,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大显示屏就开始滚动播出这条消息,“诺贝尔获奖作品展台”上,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乌拉尼亚》已经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采访】中关村图书大厦企划部经理 刘艳:根据以往的经验,明天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个人物,我们今天晚上准备和出版社联系,看看能不能尽快的联系一批货进来。
此时,大多数读者还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消息。
【采访】读者:我还没看新闻呢。
记者:那你会不会去关注这个获奖作家的书?——读者:看新闻肯定会关注一些吧。
读者:现在还没有接触到(勒克莱齐奥)。
记者:会不会去关注呢以后?——读者:会,可能会去看一下,知道的话会去看一下。
其实,勒克莱齐奥这位法国作家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并不陌生,在今年一月份人民文学举办的“2006年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他的作品《乌拉尼亚》就曾经榜上有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的勒克莱齐奥还亲自来北京接受了这个对于他来说难得的奖项。
资料回放 本台08年1月30日《北京您早》播出新闻
勒克莱齐奥在法国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他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尤其感兴趣,鲁迅、巴金、老舍等都是他深爱的作家。
【采访】法国作家 勒克莱齐奥:老舍先生在他的很多小说,长篇短篇里面,谈到了当时的北京小老百姓,起来在日本的统治底下进行反抗,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很让他感动。
从勒克莱齐奥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对于鲁迅、巴金、老舍等我国的文学巨匠不仅了解,而且是非常喜爱的,勒克莱齐奥在年初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也指出,中国文学的创作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只是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有限,这恰好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者总是无缘的境地,我们到底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个问题在本届诺奖文学奖揭晓后,也再次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根据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的遗嘱,瑞典政府设立了“诺贝尔”奖,奖励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采访】文学评论家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它是一种所谓纯文学方面,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奖。
【正文】张颐武教授
当然这个奖项它的选择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对于不同的非西方文化的选择,其实是有很多复杂的因素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这个奖当然还是最有声望和影响的一个奖。
【正文】文学奖做得好 不如文学好
“文学奖做得再好,不如文学好。”王蒙认为最终具有决定性的还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奖项。“文学的成批成捆,作品与作家的成类成风,人物的批量生产,这是很恐怖的。”现在很多文学机关团体抱怨,自己从事的文学事业从中心滑到了边缘。王蒙却认为文学并不边缘,全国每年都要生产大批文学作品,但实情是著名作家越多,著名作品越少,文坛越热闹离文学越远。
文章来源: BTV《直播北京》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