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术观点不同,明星学者阎崇年5日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售时竟被人打了耳光。这一事件经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情本身的对错一目了然:打人肯定不对,因为学术观点相左而出手就更不应该。目前,那位动手打人的男子已被送进了当地派出所。但事件背后的一些东西却值得我们深思。
阎崇年是大多数观众喜欢的学术明星,此次突然遭掴的原因,是他的其中一些观点“不同凡响”,让人很难认同。比如,“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这些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但凡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是很难服气的。
我们知道,从央视“百家讲坛”开始,全国兴起了一股电视讲坛热。在这些节目里,学者们以通俗平实的语言,将艰深的学术问题,讲述得生动有趣,对普及历史、传播国学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人们在这些讲坛上也听到了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百家讲坛”的另一位明星纪连海,就曾在上海一档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他有婚外情。此论传开,一片哗然,因为它完全颠覆了大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多人批评纪连海“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电视讲坛是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文化节目。学术讲究的是严谨,而一些明星学者在讲坛上发表“奇谈怪论”,实际上是不严谨的表现。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巩本栋提出,王立群、莫砺锋等很多专家学者站到电视这个大众平台上,成了连接学术与大众的桥梁。然而,有些学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些不太成熟有待商榷的观点,本应在学术圈内先行展开争鸣,但却被急匆匆地直接亮给了大众,误导普通观众;为了增加趣味,有些人直接引用“传说”,而不是正史记载;由于长年研究,偏爱拔高自己的研究对象,间接贬低其他。历史讲究客观公正,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但现在的讲坛中,有些学者主观推测的东西不少。像刘心武《解读红楼之谜》,很多都是根据只言片语做的猜测,最终只会影响人们对原著的真实解读。本来的“授业解惑”,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误人子弟”。
一些电视讲坛类节目的猎奇媚俗,板子不能只打在专家学者身上,传媒追求的收视率是其背后更有力的推手。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例,它所选择的话题大多是猎奇、有争议的,而学者的讲述方式也多是悬疑式、评书式的,这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观众的兴趣。实际上,学者讲什么,怎么讲,生杀大权全在电视台。巩本栋教授说,电视是如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尽管它不是社科院,但人们习惯将讲坛类节目当成知识课堂。所以,电视一定要把好关,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者多讲正确的、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的东西,才能真正“提高”大众。否则,一味从商业化吸引大众注意力出发,会把讲坛变成“戏说”,那就违背了这类节目的初衷。
历史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东西。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呢?省社科联科普部主任吴颖文说,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丁是丁,卯是卯。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面对形形色色的学术论断,作为读者和观众,需要的是平和与宽容。最好的争鸣首先是尊重对方,然后提出自己的论据相互切磋。如果觉得根本不值得争辩,听后不妨一笑了之,毕竟,电视讲坛不是历史课堂。去年,于丹在北京签售时,一位男青年脱掉外套露出一件T恤衫,上面写着“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以示抗议。这种争鸣方式体现了应有的文明与理智,而发生在无锡的阎崇年被打事件,虽是一个极端个例,但仍值得引以为戒。
记者 张粉琴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