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张国焘 中新社发 中新社 摄
|
资料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张国焘 中新社发 中新社 摄
|
路上,父亲在汽车里对张国焘说:“王明同志和周副主席要和你谈话,咱们先到办事处去”。张不想去,就找借口说:“今天我太累了,先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再说。”因为张国焘还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代主席,身份很高,父亲作为下级,不好过于强迫。就说:“好吧!”便安排由丘南章、吴志坚两人坚持陪着张,在江汉路一家小旅馆住下,他和童小鹏带着张的警卫员张海赶回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当晚,王明、周恩来、博古、凯丰等在父亲陪同下,去旅馆和张国焘谈话。谈话中,领导同志主要批评张不该私自出走,劝他住到办事处去。张流露出共产党应该向国民党投降的论点,大家未予理睬,让他到办事处后再说。张国焘心中有鬼,坚持不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安排丘、吴二人继续做好监控工作,他回办事处,协助王明、周恩来等向中央发电,报告与张国焘谈话的情况,并请示处理办法。
4月13日,父亲陪同周恩来再去旅馆会见张国焘,让他看了中共中央希望张国焘“早日归来”的电报,劝他搬到办事处住,有事便于商量。张还是坚持不去。14日晚,父亲又一次陪同王明、周恩来、博古等去旅馆劝张国焘到办事处,张说去了就会被“圈”住,顽固拒绝。周恩来解释说:“你到办事处可以和大家多交谈,行动还是一样自由嘛!”张国焘无法狡辩,父亲就趁此机会连拉带劝把他推进停在门口的小汽车,拉到了办事处。在办事处里,周恩来等连续多次地找张谈话,一再希望他及时悔悟,不要坚持错误。张阴阳怪气,沉默不语,执意要脱离共产党。
15日,张国焘找借口几次离开办事处,父亲不好硬行阻拦,就派丘南章与吴志坚随身陪同。结果,他去会见了国民党CC特务头子陈立夫、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周佛海,还有已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的前总书记陈独秀等人,进行破坏国共合作及污蔑共产党的活动。回来后,张一再向周恩来提出,要到武昌向蒋介石汇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工作。长江局几位领导人开会研究,认为这是张国焘的借口,便决定由周恩来陪同他去见蒋介石,看他究竟耍什么花招。
16日上午,张国焘一见蒋介石就说:“兄弟在外,糊涂多时。”周恩来立即插话反驳:“你糊涂,我可不糊涂。”接着张国焘语无伦次地讲了一些边区政府的事情。蒋介石看出这位共产党内自称“中国的列宁”的“大人物”,竟然如此低三下四,一面暗自高兴,另一面又很瞧不起他,觉得此人可以利用,但是不能信赖。当着周恩来的面,蒋、张二人不好多说。蒋介石摆出“国家元首”的架子,对张勉励几句,接见就完了。回办事处后,周恩来严厉批评张国焘,在蒋介石面前摇尾乞怜,完全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立场。张当作耳边风,无动于衷。
16日下午,张国焘借口出去配眼镜,又想溜之大吉。父亲派吴志坚陪他上街。张国焘出门后,走街穿巷,想方设法,企图把吴甩开,但一直摆脱不了。傍晚时分,他们逛到了长江边上的轮船码头,张故意徘徊,等旅客全上了船,轮船就要抽回跳板的最后一刻,张国焘快步跑上轮船,自以为把跟随的人丢掉了,准备找个位子坐下休息。但四处一看,发现吴志坚竟然还在他的身边,也不知道这个机灵的红小鬼是怎么跟上船的?过江到武昌后,吴志坚陪他在一家旅馆吃饭,劝说他饭后回办事处去。张国焘根本不予理睬,吴志坚只好安排他暂且住下,并悄悄写了一个纸条,请茶房打电话告知八路军办事处,说他和张国焘现在武昌的这个旅馆。父亲接到电话,立刻派丘南章带上几个警卫战士赶到武昌旅馆,找到张国焘说,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请他回办事处。张赖着不走,丘南章等就连推带拉把他一起弄上轮船返回汉口。到汉口后,张国焘坚持不肯去办事处,工作人员不好硬来,只得由丘南章陪同张国焘,在汉口中山路的太平洋饭店暂且住下,吴志坚赶回办事处报告经过情况。周恩来等几位领导经过研究,并与延安电报联系,认为张国焘已决心叛党,无可救药,遂做出决定,与张国焘最后摊牌。
17日上午,父亲陪同王明、周恩来、博古一起到太平洋饭店和张国焘谈判。为了尽最大努力挽救张,周恩来向他提出三点办法:一、改正错误,回党工作,这是中共中央的希望;二、向党请假,暂时休息一段时期;三、自动声明脱离党,党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张国焘表示不愿回党工作,表示可在第二、三办法中选择一种,希望允许他考虑后答复。其实,这是他的鬼蜮伎俩,周恩来等一离开,他就打电话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联络,表示决心投靠国民党,并在当晚,乘军统特务机关派来的武装汽车溜走了。离开饭店前,张在房间的桌子上留下一张给周恩来的字条,写道:“兄弟已决定采取第三条办法,移居别处,请不必派人找,至要。”说明了他坚持脱离共产党的最后决心。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乃于4月18日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并向全党公布。
大浪淘沙,历史无情。通过张国焘事件,父亲感慨地认为,沙子总是要被革命的大浪冲走,不论是大沙子,小沙子,都阻挡不住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作者:李力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