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漫作品的核心优势是中国自身的文化精神;而国产动漫作品在当下所暴露出来的劣势恰恰便是文化精神的缺失
□与其制造“四不像”的作品,不如更关注于发掘民族自身的文化因子,以本国的文化精神作为作品的灵魂
□当观众在消费动漫作品时,如果无法获得任何启迪、感动乃至思考,那么,这样的产品将会在失去认受性的命运下自动灭亡□披上镶满“中国元素”的外衣,却不能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中国文化精神,依然是国产动漫急需突破的软肋
今年暑期档,被称为“国产动画大片”的《风云决》在国内各地上映,这部无论创作、制作还是投资均由中国人构成班底来完成的动画电影,在上映首周就创下了过千万的全国票房纪录。《风云决》的上映,使国人很自然地将其与曾经引起广泛争论的外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加以比较,在比较之中衍生出了诸多关于国产动漫究竟应该怎样发展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更成为各种媒介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国产动漫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站在不同的领域来思考这一问题,会得出侧重点不同的答案,或者是与技术相关的,或者是与市场相关的,又或者是与人才相关的,也可能是与文化相关的。而起到最关键性影响的,无疑是站在文化角度来考察所获得的结论。当国外动漫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不断扩大,不断赢得中国观众的时候,当诸如《功夫熊猫》之类的以中国元素为包装的外国动漫产品开始出现的时候,中国人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国产动漫的核心优势是中国自身的文化精神,而在当下所暴露出来的核心劣势恰恰便是文化精神的缺失。
文化精神应当成为最根本的创意来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精神文化含量更高的生活和消费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动漫产业作为融合艺术、科技、出版、玩具制造、商业、旅游、服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文化产品,更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的动漫创作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但许多经典作品产生于解放后,许多50岁以上的中国老百姓大概都记得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以水墨画形式制作的动画片曾经获得瑞士第十四届国际电影节银帆奖。谈起中国的“动画大片”,《大闹天宫》一定是不可不提的作品,作为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大闹天宫》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浓郁的中国特色,不仅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动画电影,更是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曾经获得了世界性回响的国产动漫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了带有中国元素的丰富的想象力。然而,在今天的国产动漫作品中,观众却很难“重温旧梦”,作品与观众之间难以产生心灵呼应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那种充满中国元素的想象力被稀释了,进而使作品成为失去精神根系的空中楼阁,无法在感情上打动观众,更遑论带来深刻的思考。
2008年,当《功夫熊猫》出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一种近乎震惊的情绪弥漫在持续数月之久的社会性讨论过程中。这种“震惊”并不单纯是因为具有中国标签式意义的符号出现在外国制造的电影中,更来自于一种关于国产动漫生产现状的深刻反思。因此,当《风云决》在7月下旬公映时,许多报道出现了诸如“《风云决》,比《功夫熊猫》更中国”之类的比较式标题。显然,中国的动漫从业者以及中国的观众,抱持着同样的潜在心理:希望最能代表中国味道的动漫作品应当产自中国,并且能够传播中国的文化精神。以中国传统式武侠故事做包装的《风云决》,确实讲述了一个非常中国的故事。且不论其中的文化含量有多少,是不是能够完整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仅以故事本身和人物塑造来看,它有着很清晰的中国特色。因此,当许多国产动漫产品还停留在一味抄袭外国故事构造、人物塑造以及台词设计的阶段时,《风云决》的出现并获得票房成功,至少提醒了中国的动漫制作者们,不是只有舶来品才能够拥有市场,与其制造出“四不像”的作品,不如更关注于发掘民族自身的文化因子,以本国的文化精神作为作品的灵魂。中国文化精神,理应成为中国动漫创作的最根本的创意来源。
文化产品的认受性取决于所附着的精神价值
已届90高龄的著名漫画家方成,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动漫创作,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动漫产业,模仿的痕迹过重,原创作品也太少,文化含量比较低,而商品化的痕迹却十分明显,缺乏个性化的创意,想要建成属于自己的动漫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尽管我国在2007年的电视动画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万分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动漫大国的行列。动漫产业的强大,需要广泛的受众,而吸引受众的方法是建立起个性化的特色,中国动漫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特色,正是中国文化精神。今年8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实施国产动漫振兴工程,鼓励、扶持动漫企业创作、推广和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中国文化精神、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时代特点的动漫产品。
世界动漫巨头迪斯尼公司制作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动画电影,虽然它们都诞生于美国,但是,感染力却遍布全球。同一只米老鼠,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语言影响着不同国籍的观众,甚至影响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态。一个动画人物,可以因为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魅力,跨越世纪,存活在不同年代的观众面前,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依然不断被书写着,时代的更迭丝毫不影响它们的生命力。英国儿童文学作家阿兰·亚历山大·米尔恩创作的动画形象小熊维尼,已经诞生了超过80年,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小熊,尽管它已经将近百岁,但是,每一个有关它的新故事,依然在打动着观众们,维尼可爱的形象并未因时间而褪色。是怎样一种力量使这些故事、这些形象,经久不衰地生存着,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呢?原因是故事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的精神价值。
毋庸置疑,文化精神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无论是哪种文化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精神的附着,最终能够留下的只会是苍白无味的感觉而已。当观众在消费作为文化产品的动漫作品时,如果无法获得任何启迪、感动乃至思考,那么,这样的产品将会在失去认受性的命运下自动灭亡。
国产动漫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元素
2008年年初,一则有关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消息引起了许多关注,消息中透露,有15部正在制作中的原创动画片,将主要以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作为内容,作品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在沈阳,动漫产业的从业人员有2万人,2007年,在沈阳完成的原创动画片制作达到7000分钟,占全国当年全部原创动画片产量的1/15以上。作为我国重要的动漫生产基地之一,来自于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这则消息,也可以说能够一窥中国动漫制作群体的一个发展倾向。国内动漫从业者逐渐开始在创作时关注在作品中注入文化含量和精神价值,而这样一种关注是否会成为更普遍的共同性行为,将对中国动漫的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内动漫创作者提出“中国化”的创作口号或以“非常中国”来宣传自己的作品,但是,仅仅是披上镶满“中国元素”的外衣,却不能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中国文化精神,依然是国产动漫急需突破的软肋。即便是获得了市场成功的《风云决》,在一切中国元素的包装下,也因内涵的不够丰满,而无法成为可以完整传递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精神产品。而同样以中国元素做包装的《功夫熊猫》,却在体现着彻底的美国性格。虽然观众看到了熊猫,看到了中国功夫,但是却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国电影。因此,外衣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精神内核。正如有评论指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带给人们某种感动和思考,甚至是某种不安或酸楚,让人们带着某种依恋、忧伤抑或充满希望的感觉离开电影院,而不是心灵的空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动漫作品。国产动漫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元素。
(王 研)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